贺成
报载,南京有位叫汪侠的老人,从2001年72岁报名参加高考以来,至今年高考为止,已经9次参加高考了。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南京家喻户晓,也是教育记者圈里熟悉的一位“高考牛人”。
在报上读到这样的消息,我心里真不是滋味。高考,从来就不是一个轻松的字眼,那些精力充沛、年少力强的青少年,都为高考熬得人憔悴,而作为已经工作、年龄也一大把、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的汪老,如此又何苦呢?
据说,这位老人如此“不服老”,是情有可原的:一是在南医大,他学习的49门功课基本上都通过了,很多学科的成绩不比那些年轻人差;二是因没有学籍,没能拿到毕业文凭,自己觉得很失落,担心别人不相信他的医术,才希望用一张大学文凭去证明。将此作为高考的理由可以理解,但也可以转换理解,毕竟人要学会服老,文凭也不能代表水平了,汪老又何必对此耿耿于怀,自己为难自己?
社会是提倡“活到老,学到老”,但从没提倡“活到老,考试到老”。学习是多方面的,选择好的学习方式,不仅不会让人疲倦,还可愉悦身心,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而考试则不同,考试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人很容易为此疲惫和麻木,我劝汪老就别再折腾下去了。
社会浮躁得很,上了年纪的人,一定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保持一颗平常心,免得在世俗中活得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