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勤
作为杭州最长的一条历史文化街区——中山中路的综合保护工程,已经于去年全面启动,沿街老建筑正在有序维修之中,并渐渐露出了古色古香的身姿。但是,笔者在中山中路南段看到,街旁开挖出了长长的水渠,甚至挖出了很大的水池。据了解,水渠和水池挖成后,还将引入活水,营造一系列水景。但是,笔者认为,这会给中山中路这条历史街区带来安全隐患以及其他一些弊端。
中山中路的发展方向是商贸旅游街。作为杭州历史最悠久、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中山中路,凭借其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必将重新崛起,更加兴旺。然而,中山中路(鼓楼至官巷口)的路面本来就比较狭窄,一旦发展到今天河坊街那样的人气,涌动的人流就容易将行人(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挤入路旁的水渠和水池,毫无围栏的水渠和水池也就会成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南宋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并无中山中路有水渠和水池的记载。实施中山中路历史街区保护工程,这本是一桩好事,但在没有历史依据的情况下,轻易地在历史街区增添水渠和水池的做法,也与“尊重历史”的保护理念不相符合。
中山中路从南宋以来一直是杭州最主要的商业街,沿街商铺林立。在城市规划中,中山中路今后也将继续传承这一商业文化,会有一系列的老字号和特色商店陆续开出。所以,在实施历史街区保护工程时,应该为大街两旁商店的货物运输多作一些考虑,可以想像,商店门前一旦出现了一条长长的水渠,必将影响到商店日常的进货送货工作,给沿街商户带来诸多的不便。
如今,中山中路上开挖的水渠和水池,已成为这一历史街区中地势最低洼处,每当大雨来临,街上的垃圾都被冲入了一旁的水渠和水池,非常不利于历史街区的卫生工作;而且随着夏季的来临,这些水渠和水池更会成为蚊蝇孳生的场所。
或许当初有关方面在设计方案时,为历史街区加上水景,是希望给具有悠久历史的老街增添一些生动的元素,营造“小溪门前绕”的诗画意境。但水景虽好,并非处处合适,还是要看实际情况,否则就有“花纳税人的钱,行画蛇添足事”之嫌了。希望有关部门再认真评估一下在中山中路上开挖水渠和水池的种种利弊,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把历史街区保护工程做得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