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晚霞
3  
PDF 版
· 一双“孝心鞋”
· 超山寻梅
· 买肉的滋味
· 长寿秘诀在于心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超山寻梅
俞金生
  听说要举办中国杭州超山梅花节,我很高兴,打电话给住在杭州的常女士。我与她有四十几年没有联系了,她一接电话就听出是我的声音:哎!老俞,这些年一直在打听你,你的声音和我们在超山蹲点时一样没变。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刚从农校出来,下乡到超山林场,住在林场宿舍,向林场工人、生产队农民学习果树种植技术。我和当时一起下乡的三位老朋友在电话里约好,找了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兴冲冲地去超山探梅话旧。车过陈家木桥,公路两旁就见新植的一株株一行行花开正半的梅树,从车窗外掠过,似一条彩虹撩人心弦,十里梅海百里香正在形成。下得车来,一时找不到入口处,早年熟悉的黄泥坡道已移位改道,随游人进入梅园道上,脚下已是黑色平整的柏油马路,路两旁盆栽的各色梅花绽放。短短一二百米路上,人潮涌动,摩肩接踵。宋梅亭到了,我们三人回忆当年晚饭后常来石亭子里坐憩,品味石柱上一副副楹联,寻味梅的意境。进得大明堂,抬头赫然见墙上挂着国务院颁发给超山林场的奖状,五六十年代超山林场名气远播国内外,1964年阿尔巴尼亚曾派人来买过梅树苗木,以及梅树栽培技术资料;1963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来拍过梅花的新闻纪录片,我们三人都参与了这些活动,常女士还应邀到杭州香格里拉饭店为阿尔巴尼亚客人作过介绍。

  常女士手指着大明堂南侧的一间厢房,说:“当年我就住在这里,一张木板床冬天冻得牙齿格格响。”慢步缓行,我们在寻找当年的记忆,走进一块梅地,脑子里闪现出背着锄头跟着工人师傅除草松土的影子。嗳!那块梅地我们打过药水治过虫。在我们当年亲自接触过的梅林里留下不少镜头,常女士说,回去要把这些照片刻制成碟片,留作永久的纪念。

  此次超山行唤醒了我们三人往日的青春记忆,看了满山遍野的梅花真有点醉意,我们三人因梅与超山有个不解情结,待到来年梅花烂漫时我们还会来相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晚霞 00008 超山寻梅 俞金生 2009-3-25 浙江老年报000082009-03-2500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