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医传统理论,人体的阳气在春天开始升发到一年中最旺盛的时期。同时,各种“火”气也随着温暖的天气侵入一些人的身体。
根据中医的三焦来划分,火可以分为三种:将头晕、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将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将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一般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尿频尿急、尿涩痛、尿短淋沥、小便赤黄、腰痛等。
根据各个不同脏腑的症状来分,上火的类型大致分为以下五种:
一、心火:有虚火、实火之分,可见心悸、失眠多梦、舌尖痛、口舌糜烂、尿黄灼热等。实火多由邪热内蕴、痰火内郁或情志所伤而致。若劳累过度,耗伤心之阴血,形成阴阳失衡、阳气偏亢,则会出现虚火。
二、胃火: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易饥、便秘等,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等。
三、肝火:可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舌边尖红、脉数,甚则昏厥、发狂、呕血等,有时还会感到心烦易怒、睡眠欠佳。常因肝气郁结日久,或过食辛温之品,或热内蕴化火上逆所致。
四、肺火: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等。
五、肾火:肾火偏亢又称命门火旺。一般多因为肾阴不足导致阳火偏亢,出现火迫精泄的病机。一般会出现阳强易举、遗精、早泄等症。
针对五种不同的脏腑之火,可以选择以下食疗的方法。
一、喝莲子汤去心火:取莲子30克(不去莲心),栀子15克(用纱布包裹),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莲子可以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栀子可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二、喝绿豆粥去胃火:用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石膏可以解肌清热,除烦止渴,用于治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等。绿豆清凉解毒,热性体质及易患疮毒者尤为宜。
三、喝梨水去肺火:取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川贝母可清热润肺,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等症状。梨有生津、润燥、清热等功效。
四、夏枯草茶去肝火:夏枯草12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将夏枯草、桑叶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钟,即可代茶饮。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清热散结的功效,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晕眩等症。
五、吃猪腰去肾火:取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沙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动物肾脏具有补肾益精作用,是中医学“以脏养脏”理论的具体体现。枸杞子、山萸肉也有补益肾阴的功效。 燕卿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