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的省“两会”高度关注民生,而涉老话题在民生中占有不少的分量。两会期间,部分政协委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提高社会养老水平、优化养老机构的生存环境等提出了观点和建议,表现出了对养老问题的高度关注。
省政协人资环委:
优化机构养老资源配置
目前有些养老机构门庭若市,等候入住者排起长队;有些养老机构则门可罗雀,入住率很低。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我省机构养老有较大的发展,但总量依然不足。一些地方政府花巨额资金举办高标准、高档次的养老机构,收住对象大多数是有经济实力、条件较好的老人,而那些真正需要政府帮助的低收入人群却难以进入。
有数据显示,我们的护理型养老机构的床位数,不足全省养老机构总床位数的20%,而社会需求量最大的往往也就是这一块。现有大多数养老机构无法提供护理,或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很弱。建议政府可以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补贴或支持,甚至可采用“城乡联动”的方式,在地价低、环境好的地方兴办养老机构,吸引城市老人到郊区养老,在收费标准上可以适当降低。
对于现有资源则要有效利用。许多企事业单位在改制和重组中腾空了一些房屋和设施,有的小学、幼儿园通过合并也有空置的房屋和建筑,这些都将成为可利用的资源,通过改造可以举办养老服务机构。
省民盟:
规范志愿者制度提高居家养老水平
我省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空巢家庭、老龄人口家庭比重较高,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现在,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还停留在低水平,主要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类服务,如老人日托、购物、配餐送餐、家政服务等一般照料与陪护服务。医疗保健类服务虽然可由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给予补充,但对老年痴呆、心脑血管后遗症等特殊老人群体,需要长期照料的需求暂时无法满足,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也缺乏心理咨询、疏导等方面的专职医务工作者。
注册志愿者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让志愿者在社区服务的时间作为终身记录,记录到个人相关社会服务档案中。再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医科类大专院校毕业实践在社区服务的时间比例,促使学生进入社区服务,作为志愿者队伍的补充。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执业资格制度,对从事老年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与相关的职业教育,并发放执业证书。日本国会早在1989年通过《社会福利师和护理员法》,明确规定从事老年服务的人员需通过考试获得国家认可的执业资格。
宁波市社会福利中心何雪玲:
落实好对社会福利院的优惠政策
我省出台了《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通知》,明确规定养老服务机构将享受包括税费减免在内的政策扶持。而实际上不少养老服务机构却没有享受到政策优惠。我认为,国家税收政策应该和单位性质挂钩,既然国家规定暂免所得税、营业税等,作为税务和工商部门关键是加强监管和社会监督,一是统一老龄产业行业收入标准发票;二是把“先征后退”税收政策调整为“缓缴”,以半年或一年统计一次为宜。无论投资主体是国家、非营利机构或社会捐赠,社会福利性质不能改变,因此,各部门推出的如有线电视、电话通话费、燃气工程费等各项系统性的优惠政策不能少,该照顾的要照顾,该优惠的要优惠,该免收的要免收,让养老服务机构能“轻装上阵”。
记者 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