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东靠古老的杭州东河,西接繁华的新华路,这是一条古老的路,又是一条时尚的路。这里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却又以青春的笑容迎接着每一位主人和客人。
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搬进这个新家时,这个老底子叫大东门。后又称新马路的地方还是一个沿街的菜场,熙熙攘攘的路人踩着黄黄绿绿的菜叶,好不热闹。而卖鱼卖虾的小贩就在我们的双眼井巷口,“就地取材”打上来一桶一桶的清水,滋润着那活蹦乱跳的鱼虾。
后来城市建设,菜场搬到附近的封闭式农贸市场里,马路拓宽,沿街开了许多商店,有时尚的服装店,有闻香而来的各方美食家,也有药店和医院,真是吃穿用要啥有啥。后来东河边旧城改造,民房拆迁,这里变成了美丽的花园。河里倒映着新建的楼房,河边杨柳依依,鲜花盛开,每当清晨和傍晚,散步者络绎不绝。
2008年春天开始的庭院改造,使这个昔日还算宁静的社区变成了一个大工地,乒乒乓乓,好不热闹。在将昔日的水泥灰墙改成砖墙贴面的过程中,经过一场暴雨后,不知为什么,我家的一面内墙受到了损伤,白白的墙上渗出了大片黄黄的水迹,甚至乌花。我焦急万分,向社区求援,社区书记非常关心,亲自来看后,又和社区主任一起把施工单位的负责人等找来商量对策,经过一个多月的交涉和等待,施工单位来给我修补后,这面墙终于又恢复原貌。在这一两个月的日子里,社区书记每个礼拜会打一次电话向我问情况、安慰我,在墙面粉刷好后当天又派社区的助老员来给我打扫卫生,使我感到十分温暖。
改善庭院,是市政府的利民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处理不当会小事变大。所幸我们社区书记和主任,善于做协调工作,使我在庭院改善中所受到的伤害和困难得到了圆满解决。我想这是我晚年生活中一件颇感欣慰的事,也使我对居家养老有了更多信心。
景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