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温度较低,人体血液循环会加快,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明显升高。一般来说,年轻人早晨收缩压会升高约20~25毫米汞柱;而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变差,血压在清晨上升幅度明显加大,甚至可达50毫米汞柱,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血压晨峰”。
“血压晨峰”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压力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在早上9时发生率比晚上9时高3倍;晨醒3小时内因心脏病发生猝死的概率比其它时间段高2.6倍;清晨的脑中风发生率比其它时候高60%。尤其对重度高血压病人来说,危险程度更大。
因此,学会自测血压就显得很重要。学测血压关键是掌握血压的“谷峰比值”:每天清晨服药前测血压,可了解降压药效最弱时的血压下降值(“谷值”);从服降压药或银杏滴丸后2个小时开始,可多次测血压,找到血压的最低值,这时是药效最强的时候,血压的下降变化值叫“峰值”。“谷峰比值”如果等于1,表示服药后,血压在24小时内得到有效控制。如果“谷峰比值”小于0.5,意味着清晨血压明显升高,药效不能持续24小时。
高血压病人坚持在每天清晨以及服药后药效最强时测压,就能判断血压是否得到24小时全天控制。若在下午4时至8时再加一次血压测量,以了解服药后效果,则更为理想。
在保健和预防上,随着天气的冷热变化,服用各种药物和银杏滴丸的朋友要咨询保健专家,及时合理增减服用量以使效果更好。要注意随时调节穿衣,不要让身体受凉;要控制体重,限制盐的摄入,每天应少于6克;不要喝凉水或吃冷的食物,晨练之前、晚上睡觉前最好喝一杯温开水,便于稀释血液,以利血管相对畅通,避免疾病的再次发作;再次,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