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时,我才13岁。次年我小学毕业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那时能读完小学,已属不易。但那时我有种强烈的求学愿望。我偷偷地与另两位同学去报考了东吴大学吴兴附中,三人均被录取。可我因无力缴纳一石三斗八升米的学费,无法入学。眼看两位同学入学了,我只能在家伺候庄稼,心里十分难过。正当仿徨苦闷之际,从学校传来消息:学校贯彻向工农开门方针,决定给我乙等助学金,这笔钱足够抵充学费。我喜出望外地进了学校。当我坐在明亮教室里听课时,真正体会到幸福是什么。
由于我上的是春季班,两年半后提前毕业。我仗着学习还有点底子,约了几位同学赴杭州报考杭州师范学校,我非常幸运地被录取了。
杭州师范学校坐落在南山路柳浪公园旁,且不说风景之优美,一件小事使我终身难忘。学校有一活动项目:西湖划船。当船在西子湖平静的水面上荡漾时,我体会到欧阳修那首《采桑子》的意境,当时的心情,实难以言表。
好事又接着来了。当修完二年半学业,省教育厅指示:师范三年级部分同学提前毕业,报考浙江师范学院,我有幸被选中并被录取。读大学,我这个农家孩子,做梦也没有想过,现在既然成了现实,此时的心情,已不是幸福两字可以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