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村里有黄牛、水牛,所以我对牛并不陌生,不过,那时我只知道牛能耕田、拉车,是农民的好帮手,压根儿不知道牛还能挤奶,人喝了挺有营养。那时,我从未喝过牛奶,根本不知道牛奶为何物。
在我念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正值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学校余先生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明天,每个小学生都能喝上牛奶,而且是美国罐头。这真是天上掉下馅饼,全校40多个小学生大多是头一次听到“牛奶”。接着,余先生又讲了许多,诸如:“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美国是我们的好朋友,向中国提供大量援助。”“明天喝的牛奶,是美国政府送给中国小朋友喝的,我们应该谢谢美国人民。”当然,这些言辞与后来我所受的教育差别很大,但因为有牛奶喝,所以印象较深。
第二天,我拿去了一只大海碗,余先生分给我们每四人一听,好不容易打开铁皮,班长给我们倒,刚好遮住碗底,我原本想拿到家里去喝,可惜禁不住牛奶香味的诱惑,只几口便见了底,班里极大多数同学也都如此,真的太少了。难怪后来村里有人说:“美国人太小气,这点东西也拿得出手。”但对小孩子来说,毕竟第一次喝到了牛奶,而且是从万里以外的美国运来。放学时,同学们拿着空碗,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时隔多年以后,我专门去请教了几位耄耋老人,他们一致肯定有这件事,还说:“美国政府当时给我们的不光有牛奶,还有衣服、日用品等,分享到的人员有小学生,也有部分老百姓。”其中一位老先生记得更清楚,他说,我们吃到的是“克宁牌”奶粉。另一位老同志认为当时美国政府赠送的东西,是战争后的剩余物资,运回国去的成本还是送掉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