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爱的冷饮是冰木莲。它不仅是我们家乡自古而今的传统饮料,地道的“浦江货”,清凉可口,天下独绝,而且还联系着我少年时代的一段难忘经历。每当我听到那“卖木莲豆腐——”的熟悉吆喝声,即会回忆起我那艰辛的求学之路。
那还是在解放初期,我的家境十分贫寒。读小学五年级时,我曾失学过,后来在老师苦口婆心的动员下好不容易才读到了小学毕业。读完初中一年级的那个暑假,眼看又要面临第二次失学的危险,我就与父亲商量,勤工俭学,卖木莲豆腐去!我母亲是个小脚女人,患有眼疾,出不了门。我父亲可以出门,但已六十开外,且患风气病,腿脚不便。这卖木莲豆腐的重担自然落在我这个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肩上。记得当时瘦削的我挑着一担木莲豆腐,头顶炎炎烈日,冒着难当暑气,迎时节、赶庙会、追社戏,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地叫卖。
我卖木莲豆腐时有三件事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还是记忆犹新。一是我们初做木莲豆腐时,无钱买木莲籽,是邻居武奶奶把她家院墙上挂满的青青木莲给我们作本钱。事后,我母亲去付钱时,她横竖不肯收。她说:“你家小孩读书这样困难,我家也帮不了他。这木莲就算我们资助他上学的一点心意吧!”这感人肺腑之言,后来成为激励我奋发求学的动力。二是我刚挑着担子沿街叫卖时,怕难为情,声音老是哽在喉咙里,很轻很轻。是一位老太太开导我:“小伙子,卖木莲豆腐是堂堂正正的事,你尽可大胆喊,这样人家才能听见。”经她这么一鼓动,我也敢壮起胆子吆喝一声:“卖木莲豆腐喽……”三是有一次我到席桥桥屋里卖木莲豆腐,因为闻名遐迩的沉钟潭泉水太冰冷了,据说是水质太淡,我与父亲就是做不成木莲豆腐。正在我们愁眉不展干着急时,一位同行的长者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把这种过冷的泉水做成木莲豆腐的方法,还送给我们一包特殊的原料。我至今还在怀念这位不知名的好人。正是靠卖木莲豆腐赚来的一点钱,加上国家给的助学金,我得以读完初中、高中和大学,走上了工作岗位。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如今我已步入人生的金秋。木莲豆腐这种我们浦江的特色饮料,越来超显示出它的魅力,早已出县、出省、出国门。我有位朋友下岗在家,去年春节他跑来问我做点什么生意好。知道他在香港有个姐姐,我便不假思索地说:“到香港去卖木莲豆腐吧,保你生意兴隆。”我还教给他做木莲豆腐的方法。今年春节前夕,他一回浦江就喜滋滋跑来对我说:“谢谢你给我出了个金点子。香港那边人和外国人可喜欢木莲豆腐了。”接着他还给我讲了一件趣事:一次一位外宾来买木莲豆腐喝,一口气喝了两大碗,临走他用手势比划着问要多少钱。我的朋友向他伸出两个手指,意即两元人民币。可他却给了两美元,便兴冲冲走了。生意人信誉为上,我的朋友忙跑过去找给多余的钱。可那外宾硬是不要,嘴里只生硬地讲着:“好吃,好吃……值,值……”然后跑远了。我想,这也许是外国人对我们浦江的特色饮料的由衷赞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