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文摘
3  4  
PDF 版
· 中国人才教育的国际比较
· “休息疗法”应对“骨骼危机”
· “衣冠禽兽”
本来是褒义
· 站台警戒线的由来
· 美国的售房文化
· 什么是社工
· 我相信群众,我选择“蜂胶养生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10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人才教育的国际比较
  在国外教书时,我经常在思考: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差别何在?

  如果把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做一比较,不难发现,中国学生有几个强处:中国学生特别勤奋,智力水平和专业水准也相当高,学习方法训练有素。中国学生到新的环境能够很快消化老师教的东西,甚至牢记于心。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学生可以在部分领域中表现出色,特别是理工科、科技这些以数字性、功能性见长的领域。

  但在人文社科领域,中国学生和国外还有相当的差距,这与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关。历史、哲学(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对经理人相当重要的学科,在国外的大学教育里,都被列为必读,作为大学前两年的通识知识来学习。然而在中国,大学分科很早,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学理工的学理工,学文科的学文科,这就导致中国学生对人文社科类知识的掌握很不平均。

  外国人对中国人还有一种认识的误差就是,他们认为中国人数学一定好。而实际上有的中国人数学比美国人还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文科生过早地结束了对数学、自然科学的学习和接触,使得这些人的数学能力退化。

  中国的人才在离开大学教育之后进入企业,往往陷入一种“只有使用,没有培训”的困境中。这样的直接后果是人才的高流动。因为当人才感到在这个企业继续工作并不能学到东西,那么工作的价值就会被大大削弱。而国外的企业则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培训,以图不断实现人力增值。

  摘自《管理未名之道》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文摘 00007 中国人才教育的国际比较 2007-10-26 48256F6C00202568482573790027ECD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