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所见的长城,大都是明代建立的,而之前秦、汉等朝的长城,已随历史及各种原因,遭到极大破坏,难以呈现昔日的形象。不过观赏长城,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独特的自然风光外,它的建筑特色也应当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方面。试想当年,数十万军队、百姓,在荒凉的沙漠等地区,用砖石、泥土、木头,一块块累建,铸就成今日的伟大景观,这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传奇。
长城之长,有众多令人寻觅的故事和景点,长城不同地段的特点,也大有不同,例如,什么是水长城?为什么又会出现文字砖长城呢?解开答案,您不妨到长城游览一番。
长城的建筑方式有三种,即土长城、石长城和木长城。木长城由于年代久远已荡然无存;土长城主要建在沙漠和平原上,用板筑法夯土筑造而成,墙身现在已毁坏不存,仅能见到墙基痕迹;石长城主要建在山岭上,用石块垒砌。长城的设施配备主要有烽燧、亭候和边城。烽燧就是烽火台,是传递报警信号的高台,遇到敌情时,白天燃起浓密的烟雾,晚上则点起火把。亭候是一座座很高的嘹望台,上面有一个亭子,故称亭候。边城是位于长城内侧的兵站,是军队的集结地点。长城所经过的地区都是人烟稀少的地区,军队供给很困难,所以守卫长城的军队就在边城开垦农田,以保证粮食供应。
黄花城水长城
黄花城水长城因“长城入水”而得名,以前大家都习惯称“西水域”或“小西湖”。这里风景秀丽,有山有水有长城,登山可观美景,下湖可览碧波,夏季十分凉爽,是人们十分向往的地方。
据史载,黄花城长城建于明永乐年间,东连慕田峪,西接八达岭,全长14.2公里,盘旋于山脊之上,环绕在灏明湖畔。传说每年仲夏时节,这里黄花满沟,于是就有了黄花城之名。水长城又是缘何而来呢?1974年修建西水峪水库,大坝截留,水位上升,把处于低谷部位的长城淹没在水中,由此形成了“长城三戏水,水没古城垣”的奇观。
这是一条十分理想的旅游路线,进东门过桥左行有一个不太陡的山坡,爬上去就可以一览小西湖的美景。下山来就到了湖边,在这里您可以看到“长城入水”,还可以在这里划船、观光,小息观景;喜欢散步的人还可以前行浏览“黑龙潭”和“板栗园”。而在回程,没有必要再去爬山,可以沿着湖边修建的“盘山栈道”返回到水库大坝,漫步在“盘山栈道”,可以尽情欣赏“小西湖”的美景。
玩累了可以在当地的农家院休息、用餐,更可以在农家院居住,体验一下乡村的生活,品尝一下可口农家饭菜。据许多去过此地游客的游记,都称赞那儿风景如画,绝对值得去!
金山岭文字砖长城
在金山岭,有一段带文字的青砖砌筑的长城,长达500多米。这是万里长城上唯一的一段“文字砖长城”。
文字砖长城,就在大狐顶楼一带。数以万计的文字砖,砌成了一段独特的长城。砖上的文字,是青砖烧制的时间和部队名称,如“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万历六年振武右营造”、“万历六年镇虏骑兵营造”。这些文字,对研究金山岭长城修建年代、参加长城施工的部队,提供了最翔实的资料。
大狐顶楼也是一座颇值一看的敌楼。此楼是两层楼,里面用木梯上下,顶上有铺房。大狐顶楼的独特之处在于,楼内正中,用长条青砖砌成四角钻天顶,一道道砖缝连在一起,酷似一圈圈的蜘蛛网,既坚固又美观,堪称建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