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要素的变化,常常能直接导致人体不适,诱发各种疾病。
以最常见的感冒为例,医疗气象学家研究证实,感冒发生的概率与一天中的平均气温有关系,但与一天中气温的日差(即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关系更大。临床实践也表明,每每发生“天气突变”,感冒的人数常常也就随之突增。“天气突变”主要表现在气温、气压、降水、风、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上。
又比如心脑血管病,受气象变化的影响也很大。每当寒潮来临,在气温由高变低、风力由小变大的转换期内,心脏疾病发作频繁。医疗实践发现,约77%的心肌梗死患者和54%的冠心病患者在寒潮天气下病情加重。每次寒潮过后,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血管突然收缩,动脉平均压力升高,心肌需氧指数也相应增高,心肌缺氧现象自然就要加重,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便明显升高。
人类对气象变化的不适,又被称作“气象过敏”。例如,和夏季相比,秋天气温和湿度有所降低,气压则有所升高,这就势必影响人体细胞的摄氧量,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抑郁、失眠、头痛等气象过敏症状就是生理肌体适应气候变化的反应。摘自《上海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