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走进临海市老年协会,只见4400多平方米的活动中心内,老人们或看报,或聊天,或吹拉弹唱。在和老人们的交谈中,他们众口一词,掰着指头说:几年来,我们共荣获各类奖牌14块;前不久被全国老龄委、公安部、司法部评为全国老年维权先进单位;全市老人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弱有所助,困有所帮……
临海全市998个行政村,有912个成立了老年协会,占全市总数的91.38%。临海市老年协会从1996年成立起,就定下规矩:每月15日为老人来信来访接待日。同时,他们成立了由公安、法院、司法、计生等部门离任领导组成的“四长维权组”,负责接访和有关法律解释,与司法局分管领导进行专线挂钩。近6年来,协会接待了村、镇难以解决而到市里上访的涉老案件共155件,483人次。
临海市大洋街道办事处灵桥村86岁老人崔某,家有4个儿子,按理说她晚年可以过得舒舒服服。可在前几年,她家的房子拆建,4个儿子全部借亲戚朋友家临时寄住,同时也把年迈的老母亲安排在路廊里居住。老人想反正临时住一下,也无所谓。一年后,4个儿子的4幢楼房全部盖好,但没有一个儿子来邀请老母亲入住。老人就分头到每个儿子家问,4个儿子都异口同声说:“你先住在那里吧,以后再给你搬。”情急之下,老人来到市老年协会反映。76岁的大洋街道办事处老年协会会长黄老六立即上门做4个儿子的工作,没有一个儿子、儿媳同意把母亲接回家住。之后,黄老六10多次上门做工作都被挡了回来。黄老六忍无可忍,以崔老太的代理人身份,向临海市法院提起诉讼,紧接着市老龄委、市老年协会多次向法院反映情况。最后法院作出裁决,崔老太由第三个儿子抚养。崔老太终于住进了楼房。近几年来,临海市老年协会先后帮助7对老人通过法律渠道维护了自身权益,为139户老人落实了口粮、4户落实了医疗费、5户解决了住房。通过努力,临海市民的尊老、养老意识不断增强,虐待、遗弃老人的事件大为减少。
前几年,临海市老年协会在全市检查了67711位老人的被、毯、帐、席,从中发现其中66360人供养状况较好,较差的有1361人,占总数的2%。为做好这2%老人的供养工作,临海市老年协会在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的同时,对老人进行“三查三问四看”,即春查口粮、夏查蚊帐、冬查棉被;问口粮零用钱是否落实,问逢年过节是否有优待照顾,问小病大病是否有问候和治疗;看老人住房好差,看厨房设施,看有无自来水电灯,看床、被、帐、毯是否完好保暖。去年临海市老年协会在白水洋镇上游村搞了一次“棉被大阅兵”,要求全村老人的棉被全部拿到村里的操场上去晒。在此之前,他们已了解到村民孙三妹对婆婆体贴入微,而另一户姓王的媳妇有虐待婆婆行为。当被子晒出后,王某家婆婆的被子不但薄,而且破旧,而孙三妹婆婆的被子软厚干净,形成强烈反差。镇老龄委将这两条被子同时拍成录像,在镇里闭路电视里播放。第二天,王某在学校里读书的小孩痛心地对父母亲说:“如果你们不给奶奶照顾好,我就不去读书了。”王某终于羞愧地表态,一定照顾好老人。这次“棉被展览”既教育了本人,也教育了孩子,在全镇引起反响,都说镇老龄委为老人办了一件好事。为推广白水洋镇老龄委的经验,临海市老年协会在该村召开现场会作了推广。
周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