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往事
3  4  
PDF 版
· 情系井冈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8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佛教瑰宝金卷《法界源流图》破例首发轰动杭城

  乾隆御赏镇宫极品 国宝神图再现神州

  启功题词、活佛开光、升值无限,99.9千足黄金为载体18米巨幅金画

  纸本仿制品也能卖20万?

  2005年10月25日在吉林省博物院,笔者有幸看到工笔画《法界源流图》的仿制版本,纵长37厘米,横长18米,画卷内有佛、菩萨、观音、尊者、大师、僧众、供养人等630多位,动物50多种,还有各种佛器、法器、兵器、用具以及各类陈设无以计数。“这幅画的复制品价格就超过了20万元。”吉林省博物院副院长赵聆实介绍说:“《法界源流图》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是清朝皇家礼佛供奉的珍品,乾隆皇帝最喜爱的画卷,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瑰宝。由于此图非常珍贵,身藏皇宫,世人极少看到。《法界源流图》是乾隆请四大活佛之一的佛学专家章嘉国师作为画像指导,命令当时最负盛名的宫廷画家丁观鹏大师绘制,时至今日已经成为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我国佛教图像学的百科全书,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机会接近,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吉林省博物院对《法界源流图》复制了纸本样80件,一件就价值20余万元,可见此画的价值无可估量。”

  金画《法界源流图》——5000年以来首次佛学史跃然于黄金载体上

  5000年以来,在佛学史上壁画、纸本、绢本、雕刻、铸造等形式的佛教文化层出不穷,但平面黄金载体佛学文化却一直是佛教史的空白。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黄金类佛教文化品在任何拍卖会上都会高价落锤,就今年上半年,绝大多数金画的涨幅都在40%至50%之间,此次金画《法界源流图》的成功面世,在收藏界中引起不小震动,很多内部收藏家在金画策划过程中通过种种途径预定,要求请到金画《法界源流图》,致使本来限量(3600套)的金画在面向全国民众收藏者或佛教信奉者的数量仅有不足800套。

  金画《法界源流图》——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题词、雍和宫住持嘉木扬·图布丹活佛开光

  中国佛教协会得知金画得以面世甚为重视,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亲自题词,特别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雍和宫住持嘉木扬·图布丹活佛为金画《法界源流图》隆重举行了开光法会,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国学大师、书画泰斗启功老先生生前得知中国佛教协会对金画《法界源流图》的策划方案后,非常推崇这次发扬佛教文化的做法,认为此举开辟了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新篇章,对中国佛教文化乃至世界佛学的传播都有重要的意义,特地举笔题词。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先生对金画给予极高评价并祝愿开光金画赐福于民众。

  金画卷首系乾隆皇帝御笔,卷尾落款有乾隆御览之宝和乾清宫宝两枚玺印

  金画严格按照真迹的彩色图象和提跋文字1:1的比例,卷首“法界源流图”系乾隆皇帝御笔,画卷末端盖有乾隆御览之宝六字玉玺,还有乾隆撰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由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担任检测机构,经检验确认《法界源流图》卷轴金画成色为千足金,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检测收藏盒材质为纯檀木制造,整套金画还附有收藏证书、公证书、千足金检测证书(配有一画一检测报告,可随时上网查询)、个人收藏证书等。打开金画卷轴,整幅画面流光溢彩,规模宏大,气势恢弘,表现了变幻无穷的佛法大千世界,神佛菩萨宝相端严,各种人物栩栩如生,珍禽异兽活灵活现,琼花仙草逼真诱人,堪称佛教造像艺术的奇葩,气势令人惊叹。

  极至文化财富——却只能为少部分人拥有

  杭州作为中国旅游胜地,具有深厚的佛学文化底蕴,发行方本着发扬佛学文化准则,特地调部分金画《法界源流图》到杭州市,以满足江南地区收藏者的心愿。特别提醒广大市民这种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自己珍藏,放在家里既可作镇宅之宝又能显出文化品位,也可留给后人传世珍藏,而且以后的升值潜力肯定无限;作为礼品馈赠朋友、生意伙伴,既显档次又不落俗套。由于限量配额发行,肯定会是一图难求的情况,希望广大市民及时与本市唯一授权发行机构联系,得先机以得财富。

  全球仅限量发行3600套,全国统一发行价29800元/套

  杭州市发行地址:曙光路73号浙江图书馆一楼右侧展览厅

  订购专线:0571-87502936 15967128226

  北京雍和宫住持嘉木扬·图布丹活佛为金画举行开光法会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往事 00003 2007-8-31 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8-3100004;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8-3100005;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8-3100006;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8-3100007;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8-3100008;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8-3100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