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了大半辈子后,老人们终于走下辛勤的工作岗位,然而,面对眼前的清闲日子,他们又会有什么新安排呢?有这样一些老人,他们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老年大学里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诗是生活,生活是诗
“衢声胜操千金重,州誉盛傅九鼎言。日有新志真实录,报深道远致老天。”这首诗是84岁老人刘天汉所作。刘老12年前就在衢州老年大学学习古诗词、散文、书法等,至今仍在学习诗词。他是很多老年大学同学的榜样。
走进刘天汉的家,首先就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屋内挂满了字画,字有楷、隶、草等字体,画有山水、花鸟等,这些都是他自己创作与临摹的。
“我写的诗大多是‘藏头诗’。”刘老说,自己平时除了喜欢写诗、绘画之外,还喜欢刻章,不过三样里面他对写诗热情最高。十几年来,他每天坚持写诗,最多的一天曾经写过二十多首。在老人书房的抽屉里,整齐地摆着17本台历,台历的每一页上面都写着诗,有的是一首,有的是两首。
翻开台历,刘老的诗里记录着他的生活感悟。“死神于我又何畏,里外清纯心不愧。逃厄求存真善美,生当盛世有英垂。”这是1990年8月老人在动胃切除手术前作的。“当风兰蕙溢清馨,年迭年深到百龄。不怒不忧真铁汉,瘦松瘦竹总长青。”如今的瘦老头儿想起自己当年的英姿,写下了这首诗。在银行工作的女儿在全省业务技术比赛中获第一名,刘老作一诗加勉:“全凭勤学与深思,省识春风第一枝。冠上金桂呈秀色,军前宝马显英姿。荣名谦德双双重,飞指灵心两两诗。北国棋枰再设日,京城肥鹿手擒时。”老人的养身格言:“养身先养心,人在美中行。意存高远,推己及人。旷达胸襟,万事称心。心态平宁,百病离身……”
与老人交谈,不仅能分享到老人的快乐,更能体会到老人那颗“童心”,一颗倘佯在文学艺术海洋里的不言老的“童心”。
乐在书画中
今年68岁的张菊卿是名退休干部,从小就想学习绘画,但因种种原因,直到退休后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我现在每天都要画上一两幅画或者练一会儿书法,如果哪天没有画画写字,到了晚上睡觉就会觉得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忘了做。”张菊卿说,自从学习绘画以来,半夜起来“忙活”是常有的事,不过画完之后再回去睡觉却从来也不会失眠。
在张菊卿的家里,四周墙壁上挂的都是她引以为豪的“墨宝”。自从1997年开始到衢州老年大学学习绘画以来,张菊卿曾多次参加画展,且屡获奖项。“那幅《红叶增辉》的山水画,是到过美国纽约参展的。”张菊卿指着挂在墙上的画告诉笔者,参加画展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画展上可以见到许多绘画界的大师,跟他们交流交流,能学到不少绘画技巧。”
“画画能让人修身养性,忘却烦恼,促进身心健康。”学习了9年的绘画,不仅使张菊卿的身体比以前健壮了,她说,“我在衢州老年大学结识了很多老年同学,大家一起学习、交流,让我有了一段绚丽多彩的退休生活。”
得益于知识更新
在衢州市区杨家巷有位老人叫王治文,今年都87岁了,可看上去却好像只有60岁,有人问他:有啥秘诀?他说:“活到老,学到老。”
原来老王是衢州老年大学里数一数二的大龄生,在老年大学里学习已有15个年头。15年里他学过书法、古代文学、医药保健、摄影、电脑等多门课程,其中书法、文学一直连续十多年未中断过。
老王有一个信念:活到老,就要学到老,通过学习给自己更新知识,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心理上感受愉悦、身体上增进健康。
老王身体健朗、耳聪目明、手足灵便,笔者亲眼看到他弯下腰用两个拳头撑地,连续做了数次后他仍然笑着说这是小意思。如此健朗的身体得益于老王有规律的生活,他每天早上要去公园打太极拳;上午在家看报、看书学习二、三小时;中午饭后午休一小时,下午有课就去上课,没课就去和几个好友聊天。老王说,自己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心情又愉快,从无空虚、枯燥、孤独、无聊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