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霍金,被称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轮椅上的科学大师”。他的科学名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给予读者的不是艰涩的公式,而是思考的乐趣,激发人们到谜一样的宇宙空间去探索。1988年出版以来,这本书在全世界已经销售了1000万册。在斯蒂芬·霍金的世界里,科学不是苦涩的,而是充满了快乐。而这或多或少得益于他的童年经历。斯蒂芬出生于1942年1月8日。他很喜欢这个日子——“这一天,刚好是天文学家伽利略的300年忌日。”斯蒂芬出生的时候,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母亲出于安全考虑,就从伦敦转移到牛津生下了他。
斯蒂芬的父母都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在教育小孩子上,他们对当时时兴的填鸭式教学法并不感兴趣,而是选择让几个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完成学习过程。
小时候的斯蒂芬,曾被认为“天赋极差”——8岁时才学会阅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甚至考过全班倒数第三名。母亲问:“斯蒂芬,你真的这么差吗?”他答道:“其他许多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对此根本就不在乎。 斯蒂芬的父亲是一位热带病研究学者,每年都要到非洲作几个月的研究。因为不能与父亲经常见面,家里人都喜欢在晚上的时候,躺在草地上用望远镜观看星空。这无意中激发了斯蒂芬对于天文学的强烈兴趣。斯蒂芬的母亲说,她看得出来,星星很吸引斯蒂芬,他的想象力在那个时候早已经驰骋到星空之外了。
童年时期,斯蒂芬的家在一幢又高又窄的维多利亚式的房子里。战时曾有一枚德国的V-2火箭在附近爆炸,有好几年路上一直留有一个大弹坑,斯蒂芬就经常和他的朋友霍佛在里面玩。斯蒂芬回忆说,霍佛的父母都不是知识分子,霍佛也被认为是“没教养”的孩子。但霍佛无疑给童年时期的斯蒂芬揭开了一个新天地。
在中学的最后两年,斯蒂芬终于定下学习数理专业的方向。父亲极力反对他的想法,认为数学家除了教书,找不到其他工作。他更愿意让斯蒂芬去学医学。但是斯蒂芬对医学毫无兴趣。尽管如此,父亲还是教授了他部分数学知识。有意思的是,现在的斯蒂芬是一名数学教授,但自从他17岁离开圣阿尔班斯学校之后,就再也没有正式上过数学课。这都得益于父亲对他在数学上的引导。 斯蒂芬说,十三四岁以后,他就知道自己应该在物理学方面做研究了,因为那是最基础的科学。他认为,物理学和天文学有望帮助解决人类从何处来和为何在地球生存的问题。摘自《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