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往事
3  4  
PDF 版
· 新中国 为何定都北京
· 谁保护了故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五十七年前,升国旗鸣礼炮之后,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激昂地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决定北平改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如今,五十七年过去了,北京雄风依然,稳如磐石!
新中国 为何定都北京
钟 广
  定都北京,这里边有着太多的理由和依据。历朝都有自己的北京优势论。金人认定,燕都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中原,若坐堂隍,俯视庭宇,是看中了北京的地理环境。元代在辽金的基础上建立大都,这是蒙古贵族认识到北京位于东西地势的交汇点上,又君临南方,进可以扼控全国。清朝建都北京,自是出于弹压中原、雄霸九州的胸怀和眼光,也是出于退可出关的战略考虑。

  而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其见微知著的远见卓识,对新中国首都的选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远的政治背景

  北京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所起的先导作用,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考虑定都的现实背景。1919年在天安门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第一页。

  当然,定都北京最重要的原因是政治上的考虑。蒋介石反人民的政权定都南京,毛泽东把人民的政权定都北京,这种针锋相对既反映出毛泽东的伟人个性,更反映出两种不同政权的根本对立。毛泽东明确讲过:“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从政治上考虑定都北平,毛泽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1948年9月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九月会议”,这是从日本投降以来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的进程,提出了大约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日程表。对彻底推翻国民党政府后中共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政权,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明确阐述:“我们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政权不仅仅是工农,还包括小资产阶级,包括民主党派,包括从蒋介石那里分裂出来的资产阶级分子。政权制度采用民主集中制,即人民代表会议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也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解放军叫人民解放军,以示与蒋介石政权的根本对立。”

  北平的和平解放

  在这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当时负责一兵团在山西作战的徐向前进行过谈话,谈话中透露出毛泽东和平解放北平与定都北平的心愿。毛泽东对徐向前讲:“如果阎锡山同意和平解放太原,那么,请他把军队开到汾孝一带,我们的部队开进太原,麻烦就少了。”

  徐向前答道:“恐怕不太容易。我们曾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和平解放太原,还动员阎锡山的老师带了以我的名义写给他的信,进太原找老阎。结果他不但不听劝,反而不顾师生情谊,把那位年近八旬的老秀才给杀了,可见他顽固得很。”

  毛泽东听后缓缓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讲:“看来太原不打是不行了,最好北平不要打。”北平不要打,目的是完整保存北平,以做未来人民共和国的国都。

  为了实现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指示要动员一切力量,积极做好北平守军长官傅作义将军及其上层军官的统战工作。在中共强大的军事、政治攻势下,傅作义于1949年1月30日宣布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古老的北平得以完整保存。北平所有名胜古迹,都受到了保护,没有遭到任何损失,城市里的生产和生活一切正常。这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定都北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际形势的需要

  正式决定定都北平是在1949年3月5日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新中国第一任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向毛泽东汇报了北平和平解放的情形。说到“北平和平解放后,很多民主人士来信来电,表示他们坚决拥护共产党,要与共产党更好地合作,并希望共产党在北平成立全国性政府”,毛泽东听后,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说,看来这些民主人士还不知道我们已经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把北平定为首都了,慢慢他们就会知道的。但是要最后决定还得开政协会议。

  定都北平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从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格局作出的一个必要的选择。

  那时,按照薄一波的说法就是,“我们党要取得革命胜利,主要靠自力更生,也离不开国际的援助,首先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定都北平正好可以更为方便、直接地得到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实际上,“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和接受苏联的帮助,是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后的一个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直接影响到了我党对定都的选择,而且在定都上,我党也与苏联领导人交换过意见。

  当然,把新中国的首都定于北平,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共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便是如何把一个封建的帝都变为一个人民的国都。这是一次严峻的考试。毛泽东和中共的领导人都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进行迁往北平的准备工作时,毛泽东不断地给身边的工作人员敲警钟。他对工作人员讲:“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一到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这一天吃过早饭后,毛泽东正要迈步走出门口,周恩来迎了上来,问:“主席,休息好了吗?”毛泽东讲:“休息好了,我只要睡四五个小时,就有精神了。”周恩来说:“多休息一会儿好,长时间坐车也很累。”毛泽东讲:“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很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自信地讲:“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考个好成绩”,这就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决定定都北平的第一个愿望。

  这是执政党的愿望。这更是人民的愿望。

  

  摘自《首都中国:迁都与中国历史大动脉的流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