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晚霞
3  
PDF 版
· 拆除“防火墙”
· 澡堂杂说
· 感 恩
· 美茧 如友
· 乡 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感 恩
阿 涛
  想到“感恩”这个话题,是缘于两条新闻的启示。头一条是,东阳本色集团前不久出资50万元,成立了“本色助学基金”。那天,笔者有幸出席了捐赠仪式,眼看37名准大学生每人喜孜孜地领取了第一笔5000元善款,便随手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今朝喜领助学款,他日莫忘感恩情”。另一条新闻说的是东北有一位孤寡老人,用自己每月300多元的退休金和每天早出晚归拾荒换来的钱,资助3个贫困大学生。在他们求学的几年中,每人都获得了老人几千元的资助。得到这些钱时,他们言辞动听。可是当他们大学毕业,找到很好的工作后,对这位孤寡老人,竟无一人上门致谢。

  人穷志不短。贫穷还是富裕,城市或者乡村,一个人的家境状况和地域差异是与生俱来的,由不得我们自由选择。然而,我们可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永怀一颗感恩的心。

  中华民族素来不缺感恩的传统美德,像“饮水思源”、“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古训,家喻户晓,深深地根植于每个华夏子孙的心中。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种传统文化理当得到发扬光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谁都会将感恩的情愫铭刻在心坎上,总有那么一些健忘的、不知道感恩的年轻人,把亲朋好友乃至别人的给予当作是理所当然。这是一种突出自我、寡情薄义的利己主义行为,与当今社会的文明风情格格不入。

  感恩使人完美。撇开空泛的说教不论,一个人活在世上,每一天都或多或少地接受着这样那样的恩赐,诸如父母的抚养、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心,甚至素不相识者的帮助,这些都是个体的生存基础。如果站在那位孤寡老人的位置想想,当他用拾荒得来的钱资助贫困大学生,日后的“报答”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谢谢”,他都会心满意足。然而,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却没有给予,也许心里压根儿就没想到过要说声“谢谢”!这种感恩之心的缺失,无疑是人类良知的泯灭。感恩使人高尚。丛飞的事迹之所以久久地感动中国,归根到底是因为他有一颗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他知道自己从一个农村青年成长为受人欢迎的青年歌手,离不开社会和民众的关怀与支持。于是,当功成名就之际,他义无反顾地捐出300万元资助数百名失学儿童;当积劳成疾、不久于人世之时,他毅然决定捐献自己的角膜……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使丛飞的形象卓尔不凡!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人生在世,有“贵人”相助是幸运的。懂得感恩,是人的本色、文明的起码要求;而不计回报的感恩,就是一种奉献了,是爱心的最高体现,就像东北孤寡老人,他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必定充实和很有意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