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我时常会想起启蒙老师周志辉的音容笑貌。
1953年9月,开学后的一天,小雨纷纷。在上海青云路小学门口,一位中等身材、约30多岁的方脸型女教师,在一个接一个地把自己班里的一年级新生迎进教室。当时,我已9岁,撑着一把黄布雨伞,脚踏一双“木的打”(自家制作的木板拖鞋)。在周老师的扶持下,我刚想跨上台阶,左脚的“木的打”皮带突然坏了。就在快要摔倒时,周老师一把搀住我,并拾起地上的鞋板、皮带,把我扶到教室里的座位上。她轻声安慰说:“钉头滑脱不要紧,修一下依旧可以穿上走路的。”说着,拿来小铁槌与钉子,很耐心地帮我修好了“木的打”。她还帮我擦洗弄脏的脚,穿好了“木的打”。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的双眼湿润了,是害羞?是感动?一时也分不清……
当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真难。上课时,周老师教我们识字、做算术题、唱歌、玩游戏。我们开始什么也不会,是她手把手地教,如同母亲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一般。下课后,她还要帮一些刚脱下“开裆裤”的学生上厕所、系裤子。期间,哪个小学生想家、想妈妈又哭又闹时,她还要抱着他们学鸟啼叫、学火车轰鸣,直逗得他们一笑为快。
我在三年级期末复习迎考时生了一场病,周老师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每天放学后,她按时到位于西宝兴路恒世路的我家,一边安慰我安心养病,一边给我补上课程内容。补好课后,她得走回四川北路自己的家。病好后,我如期参加了考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周老师胜似母爱的师恩,永远铭记我心。赵剑彪(余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