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 银发族半夜排队为求学
· 上海探索建立 老人照料需求评估制度
· 学琴
· 寻访当年红军路
· 享受老年
· 吉林市民与台湾亲人的 家书入藏国家博物馆
· 辽宁将举办 “红段子”短信大赛
· 重庆农村老人 愿意入住“五保家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寻访当年红军路
  据有关史料记载,1934年,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前三个月,有一支红军部队肩负抗日先遣队的重任,由赣入浙,途经桐庐北上,在分水一带与国民党王耀武部队进行了一场异常惨烈的激战……今年,在桐庐县一些老同志的艰苦努力下,这段历史中一些极其珍贵的史料被抢救性地挖掘出来……

  不能让历史留下遗憾

  这是一次有些传奇色彩的寻访。寻访者是一群白发皓首的老人,寻访的是72年前来到桐庐的红军战士踪迹。

  事情还得从去年10月说起。桐庐县合村乡《月是故乡明》一书出版后,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时间,到合村乡政府要书的人络绎不绝。可也有群众向该书编委会的徐永芳等老同志提出:当年红军在分水、合村一带打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合村的老百姓,有的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过红军伤员,有的安葬过不治的伤员……可这本书上却只有寥寥数语,感觉有点可惜呐。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编委会的老同志们在《月是故乡明》一书出版后获得的那分轻松与喜悦,即刻被一种深深的遗憾所替代了。于是,老同志们马上开了一个会,决定对当年那段珍贵的历史进行抢救性的挖掘和整理。

  不放过任何一点线索

  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那段历史,徐永芳、王仁忠、赖田木、县政府老领导丁邦安等老同志马不停蹄地开始行动。他们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线,在沿途的村庄中对所有8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全面深入地采访。

  当年的知情者,绝大多数已故去,在世的也是一些八九十岁的老人,其中有的已是耳聋眼花。对那段久远的记忆,他们一点点细心地启发,反反复复地询问,真是要多累有多累。他们有时坐车、有时骑摩托车、有时徒步走山路,寻访到当年红军临时作战指挥部的房东、当年收留保护过红军伤员人家的后人……

  在采访过程中,老同志们不放过任何一点线索。为了进一步印证资料的可靠性,老同志们除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外,还前后四次沿着红军当年走过的路线,爬山过岭,对材料进行证实。

  让更多人走一走“红军路”

  在“红军路”上,老同志们感慨万千。70余年前那场激战犹在眼前,想着当年红军战士弹尽粮绝和敌人殊死拼搏的情景,老同志们的心抽紧了,双眼也湿润了……

  老同志们又想,收集整理的这些资料固然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而这条“红军路”,不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能让更多的人走一走“红军路”,了解一下那段珍贵的历史,不是能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合村乡党委的重视和支持。老同志们于是又忙开了。他们挑选了当年红军走过的线路中最具代表性的2公里羊肠小道,徐永芳老人又垫资1500元,请来当地民工砍去这条荒芜已久山路上的杂草树木……

  在老同志们的努力下,“红军路”终于重现在人们的视野中。6月中旬,在合村乡党委的组织下,当地40多名退休干部成了第一批“重走红军路”的人,而徐永芳、王仁忠等老同志此时又成了向导和解说员…… 方赛群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