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往事
3  4  
PDF 版
· 胡耀邦:“一切违反财政开支的事,万万做不得”
· 张秋人:宣传马列志亦坚
· 中共一大会场被搜查之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张秋人同志是一个好同志,好党员,很有能力、很会宣传、很有群众基础,可惜他牺牲得太早了。”——毛泽东
张秋人:宣传马列志亦坚
——建国前历任浙江省委书记(二) 李林达
  1898年3月19日,张秋人出生在诸暨浦阳江畔的一户佃农家里。张家一共生育12个子女,因生活贫困,有7个孩子相继夭折,抚养长大的5个,老四就是张秋人。

  1919年,张秋人在宁波崇信中学读书期间,就参加了“五四”运动,被推选为学生领袖之一。

  1920年夏天,中学毕业的张秋人为寻求革命理想,只身前往上海。这年,陈独秀在上海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张秋人结识了俞秀松、沈雁冰、沈泽民、邵力子等早期建党的先进知识分子。以后又认识了陈独秀等人。在这些人的启发、引导下,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著作,很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世界观。1920年,他在上海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22年夏天,为了加强衡阳地区党的工作和学生运动,陈独秀、毛泽东推荐张秋人到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担任英语教员。初出茅庐的张秋人,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和期望,很快在进步学生中发展了一批党团员,并组织他们宣传革命,开展斗争。

  这年的冬天,水口山铅锌矿工人举行大罢工,张秋人组织衡阳的党团员和湘南的进步学生,组成“后援会”,掀起了震动湖南全省的“三师学潮”。反动政府派军警包围学校,开除进步学生,并辞退了支持学生斗争的张秋人等几位教师。

  7月,张秋人从湖南回到上海从事青年运动。8月,到南京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和恽代英等被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并担任共青团上海地方委员会的委员,成为上海青年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24年1月,张秋人和徐梅坤、杨贤江等3人被选为中共上海区委候补委员、社会主义青年团江浙皖区兼上海地方执委会执委、团中央委员等。他的革命活动和工作范围,从上海扩展到杭州、宁波、芜湖、南京、九江等地,成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在这些城市以至全国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人,对于许多地方的建团、以至建党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布尔什维克到处要宣传,要斗争。”这是张秋人经常说的一句话。他感情炽热,精力充沛,尤其擅长在群众中进行革命宣传鼓动。

  9月25日,张秋人和任弼时、恽代英、邓中夏、林育南等人担责编辑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张秋人发表了《广州的青年革命军》、《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列宁》、《反对基督教运动的怒潮》等10余篇文章,宣传马列主义,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传播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五卅”运动爆发后,张秋人奔波于杭州、绍兴、宁波等地,向广大民众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揭露“五卅”惨案的真相,组织“五卅惨案国民外交后援会”,开展大规模的抗议示威和募捐活动。

  张秋人杰出的宣传鼓动才能,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为了加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宣传工作,党中央派他去广州,继毛泽东、沈雁冰之后,接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机关报《政治周报》的编辑。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他编辑了6期《政治周报》,发表重要时事政论文章,对省港罢工、“粤海关事件”、“中山舰事件”、“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等一系列重要政治事件,进行分析评论,阐述中国共产党和广东革命政府的政治主张和方针,发挥了革命喉舌的作用。

  《政治周报》停办后,张秋人先在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及国民党广东省青年部举办的第一、二届青年训育员养成所担任教员,向学员们讲授各国革命史。不久,张秋人又被派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教官,讲授世界革命史、国民革命概论、苏俄研究等课程。在周恩来和恽代英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公开宣传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前夕,遭到国民党反动派通辑的张秋人,接到党组织的紧急通知,离开广州前往武汉开展工作。很快,武汉汪精卫也公开反共,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大革命遭到惨重失败。张秋人随中央机关秘密离开武汉转移到上海。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张秋人毫不惧怕,仍经常到各种集会上,发表演讲,剖析时局,揭露蒋汪背叛革命的罪行,鼓舞群众的革命斗志。

  1927年7月,刚刚成立的浙江省委组织部遭到严重破坏。组织部主任张叔平夫妇被捕。不久,秘书处负责人马吉良也被捕,由张叔平负责的党员档案资料被敌人搜去,处境十分险恶。

  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省委书记庄文恭称病,在上海向中央临时政治局提出辞职。由王家谟代理省委书记。

  为了迅速整顿和恢复浙江党组织,加强省委的领导力量,中央特派员王若飞到浙江,帮助改组浙江省委。

  当时,张秋人的政治身份已经暴露,在浙江熟悉的人又比较多,随时都面临被捕牺牲的危险。但当中央把决定通知他时,他将个人生死安危置之度外,慨然从命。临行前,他对战友悲壮地告别:“看来,我的头是要砍在杭州了。”

  9月27日,张秋人在杭州皮市巷嵊县会馆召开共产党员活动分子大会。会议选举张秋人、王家谟、卓兰芳、贝介夫、卓恺泽等11人为省委正式委员。

  9月28日,张秋人召开新省委的全体委员会议,会上推选张秋人等五人组成省委常务委员会,并作了具体分工,张秋人担任省委书记兼任宣传部负责人。

  9月29日上午,张秋人夫妇在杭州西湖边被敌人跟踪盯梢。情急之中,张秋人纵身跳上游船,吩咐立即开船,并用英语关照爱人说:“遇着危险了,不要慌张,你脱身回去,赶快想办法把放在旅馆里的文件销毁或转移出去!”这时,敌人紧跟不放,也窜跳上船,张秋人迅速解开鞋带,甩掉皮鞋,纵身跳下西湖,把藏在身边的一份党员名单踩进湖底淤泥埋掉,保护党的机密和同志们的安全。但由于用力过度,下半身陷在西湖的淤泥中,挣脱不出,不幸被捕。他的爱人在混乱中脱身,迅速跑回住地,从房内枕头芯中取出了党内文件,走下楼梯。当国民党军警来到华兴旅馆时,因为不认识她,得以脱身,安全地保住了党的组织机密。

  张秋人被捕后,关押在浙江陆军监狱。虽然,党组织曾多方设法营救,但未能成功。由于浙江省委机关遭到破坏,张秋人省委书记的身份暴露,在狱中,张秋人受尽了上“老虎凳”、“电刑”、压杠子、灌辣椒水等各种酷刑,但他坚贞不屈,未吐露一句真情。

  张秋人知道敌人早晚要对他下毒手,死亡只是个时间问题。但是他仍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经常向难友们讲“二七”大罢工等中国革命的历史,讲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等等,鼓励难友坚定革命理想。他每天坚持读书五六个小时。难友们问他:“你既然等着枪毙,为什么还要天天读书呢?”他说:“我们共产党人,活一天就要为革命工作一天,在监狱里既然不能为革命工作,就要认真学习,岂能坐以待毙!”他把监狱当成学校,勤奋学习,寻求真理。在许多难友的心中树立起一位至死不忘追求真理的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

  据狱中难友薛暮桥回忆,正是在张秋人的光辉榜样的鼓舞下,他在狱中发愤阅读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还自学了外文,为出狱后的进一步研究深造,奠定了基础。

  1928年2月8日,陆军监狱戒备森严。这天,敌人突然提审张秋人。他知道这是自己的最后时刻,镇定自若地整了整衣服,从容地走出牢门,并向难友诀别:“同志们,今天要同你们分别了。希望你们继续奋斗!”

  临刑前,法官装模作样地问他的年龄、姓名。张秋人突然拍案而起,厉声大喝:“老子张秋人!”趁敌人突然受惊、发愣之际,他上前抓起桌上的一块砚石,愤怒地向法官头上掷去。敌人吓得丧魂落魄,急忙命刽子手把他推到监狱的刑场上枪决。张秋人接连高呼:“共产党万岁!”他身中七弹,壮烈牺牲,时年30岁。

  张秋人牺牲后,遗体被埋在杭州清泰门外。他的大哥张金表闻耗赶到杭州,忍痛收殓遗体,沿浦阳江水路运回家乡,葬在本村浦阳江东岸的墓地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