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9日,我国农历进入丙戌年“狗年”。2006年24节气中的“立春”是狗年的第一个节气,出现在正月初七,但到了十二月十七,却又逢“立春”。这狗年缘何会出现两个“立春”呢?
我国农历,俗称阴历,其实它并非真正的阴历,而是兼备阴历与阳历之长的阴阳合历。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回归年,其周期为365.2422天。回归年的长度带有小数部分,不便于实际纪年,故阳历将一年的总天数定为365天或366天(闰年)。24节气等分其中,节气与节气之间的间隔约半月,每个节气所在的日期也基本固定,如“立春”多在2月4日等。农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月的周期为29.5306天。为使月历不带小数,又能准确反映月亮绕地球运行的周期,特设“月小”、“月大”两种情况,月小为29天,月大为30天。这样一来,以十二个月为一年,全年就只有354天或355天,比阳历一年的天数少约11天。农历为顺应寒暑变化而与阳历保持一致,便采用了“19年7闰月”的方法,使每19年中有7年为13个月,从而使其岁首始终保持在立春前后。13个月包含383天或384天,比阳历1年的天数多约18天。18天已超过了一个节气的长度,故农历闰月年份会包含25个节气,即出现两次立春。2006年中的农历丙戌年,正是属于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