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慈孝可感可触
浙企花样温暖“老”时光
许南涛
在2025年浙江“慈孝的力量”发布活动中,一批将慈孝文化从传统美德转化为卓越实践的企业脱颖而出。从物质支持到精神陪伴,这些企业不再停留于简单的捐钱捐物,而是把慈孝融入老人的一日三餐、健康照护与情感关怀中,让传统的孝道美德变得真实可感。他们以创新模式、系统方法和深厚的文化自觉,赋予“老有所养”更加丰富、温暖的时代内涵。
◆ 系统性助老:
从“输血”变“造血”
2021年以来,在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助力下,杭州市淳安县王阜乡胡家坪村的面貌发生显著改善。集团支持该村新建和改建道路24.4公里,解决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并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滨江集团积极帮助村民发展特色农产品,为村中老年人开辟稳定的增收渠道。数据显示,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19029元提升至2024年的35000元,切实增强了老年群体的经济自主能力。通过“基础设施+产业扶持”的系统模式,滨江集团实现了助老方式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助力山区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在台州,浙江红石梁集团天台山乌药有限公司则结合自身产品特色,持续开展敬老助老活动。多年来,企业关爱退休老教师,支持老年体育赛事。而在近期走访中,他们不仅为平桥镇伍东村的孤寡、残疾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还送上公司准备的乌药黄精颗粒,以“嘘寒问暖台乌用心”的品牌理念,践行对乡村老人身心健康的关怀。
◆ 制度性行善:
让慈孝可持续、可复制
慈孝的力量,贵在持久与广泛传播。浙江长红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将慈孝文化融入企业制度,使偶发的善举转变为可持续的公益事业。
每天,在长红大药房总部的晨会上,员工们都会齐声诵读《弟子规》《孝经》。
“慈孝文化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经营理念,‘医药为仁、孝行天下’不是一句空话。”公司内部设立“救急难”基金,员工家中老人突发疾病时,可快速申请5000元救助金并享受就医绿色通道。而长红大药房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二年间持续捐出的“五个100万”善款,每一笔都精准投向教育、养老等领域,形成了持续不断的公益流水线。
同样将慈善制度化的,还有宁波市江北永发运输公司。从最初仅有3辆车,逐步发展为拥有300多辆自有车辆的行业佼佼者,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不忘履行社会责任。
秉持“一心谋发展,一意做慈善”的信念,永发运输将公益慈善从自发行为升级为制度化、平台化的运作。自2007年起,企业连续十七年坚持为7个村和1家敬老院的160多位老人与老党员,送上米、油、年糕等慰问品及补助金。岁月更迭,这份温暖的承诺始终未断,将慈孝之心化为一场跨越年代的温情守护。
◆ 精神性帮扶:
促慈孝入魂、入行
慈孝的力量,同样体现在企业家的个人担当与对他人行为的引导中,将个体善心转化为群体能量。
来自河南的秦得勤,是绍兴勤峰纺织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是一位在浙江实现从“务工者”到“企业家”蜕变的“新浙江人”。他怀着深厚的“致富不忘桑梓”情怀,在第二故乡积极投身慈孝实践。他不仅竭力帮助外来务工者解决就业、维权及子女入学难题,更将善心升华为有组织的企业行为。作为上虞河南商会会长,他以身作则设立“孝德基金”,带领商会成员持续开展看望百岁老人、慰问困难群众等公益活动,将个人的慈孝初心凝聚成群体的强大力量,展现了新浙江人扎根浙江、反哺社会的责任与温度。
从滨江集团、天台山乌药对乡村老人的系统性助老,到长红大药房、永发运输将善行制度化的远见,再到勤峰纺织推动慈孝入心入行的探索——扎根之江大地的企业家们的慈孝实践共同诉说了一个现实:当企业发展与慈孝文化相融合,所带来的不仅是社会和谐,更是一个时代商业文明走向成熟所呈现的温暖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