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慈孝的力量

文章导航

杭州市拱墅区长庆街道——

构建城区养老“新”样本

  本报记者 乐美真

  午后的阳光透过古树,在浙大御跸社区洒下斑驳光影,几位银发长者摇扇闲谈;王马大运河社区食堂飘出饭菜香,志愿者正将热餐与问候送至独居老人手中。这些温馨场景,是长庆街道银龄生活的真实写照。面对老龄化挑战,街道以慈孝为抓手,破“老”题、展“新”章。

  ◆ 升级社区食堂,打造老年就餐“新时尚”

  午餐时分,王马大运河社区食堂人气十足。透过玻璃,两台炒菜机器人引人注目,大厨按屏操作,几分钟便出一盘韭黄炒蛋。去年8月食堂升级后,智能结算、人脸支付、数据分析等“黑科技”提升用餐体验;能量墙、漫咖区、交友区等新元素也吸引年轻顾客,让社区食堂充满浓浓“烟火气”。

  社区食堂是街道对长者最实在的关怀,老人们在此相聚,品尝的不仅是饭菜,更是社会的陪伴与尊重。十五家园社区食堂拓展养老顾问、亲子互动等功能,成为“庆有邻”会客厅;浙大御跸社区食堂主打杭帮菜,接入智慧小程序,支持老人线上订餐、健康管理等功能。近年来,长庆街道积极探索社区食堂的多功能性和强粘合性,通过“片区化运维+专业化运营+公益化补充”机制,构建“10分钟就餐服务圈”,推动食堂可持续、多维化运营,使社区食堂成为新的“孝道实践空间”。

  ◆ 以家风串孝行,营造全域慈孝“新风尚”

  近日,“老少同筑家风路”暑期夏令营在拱墅家风馆落幕。“运河少年”讲解团带领大家参观馆内展陈老物件、家传家风故事,从先贤家训到身边榜样,展现慈孝文化的传承。

  由老及少,一场场全龄参与的慈孝行动不断上演。2023年,拱墅家风馆在长庆街道浙大御跸社区内启用。“拱墅家风馆的开馆,与街道周边其他廉洁文化阵地串珠成链、呼应联动,构建起‘家风文化生态圈’,带动更多家庭育优良家风、树清风正气。”长庆街道党工委书记冯琼梅如是说。

  街道和社区还打造“家风楼道”,居民共同议定“贤、善、廉、德、孝、勤、和”七大家风主题,创新推出“家梯文化”,把电梯轿厢转变为家风宣传微阵地,以“党建+家风”模式,通过建楼道、育队伍、评典型,让廉洁文化和慈孝清风浸润人心。

  ◆ 全员敬老助老,展现银龄有为“新担当”

  街道依托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创新“家社院”养老融合模式,组建一站式枢纽中心,深化两网融合、聚焦三张清单、加强五色走访、实现六床联动,为辖区重点老人提供暖心安心舒心的一站式居家健康服务。联动辖区爱心企业,建立“慈孝爱心街区”,通过绘制孝文化主题墙、开辟银发生活馆,将尊老敬老融入社区肌理;创办“御毗邻”大运河老年学堂,开设智能手机、国画书法等特色课程,并组织“老有所为”风采展,搭建文化传承的活力平台。

  以孝之名,爱心之举持续开展。银发帮帮团开展邻里互助,低龄服务高龄,“同辈”之间不仅有话聊,还能鼓励活力老人发挥余热;社区助老员扎根服务,带动更多年轻人加入,使孝老敬亲蔚然成风,共建宜居宜养长庆。

  专家点评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 何文炯:长庆街道以“三新”构建养老样本,具示范意义:把就餐化为“新时尚”,以共餐重构代际联结;慈孝融入日常,使敬老成为生活自觉;激活银龄价值,赋予养老积极性。实现从物质供养到精神共富、从被动赡养到主动乐养的升级,为人文关怀与制度创新相融合的城市养老提供了新范式。

  书记有话说

  长庆街道党工委书记 冯琼梅:“慈孝”不仅是家庭伦理,更是基层治理的精神纽带。在拱墅长庆,“慈孝”不仅体现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长者的关心关爱,也是优秀家风文化的传承弘扬,更是全社会尊老重孝风尚的彰显升华。通过“党建+家风”,优化服务阵地,串珠成链,形成“孝行循环、邻里守望”的可持续生态;聚焦关键小事,推动社区食堂从“老龄友好”向“全龄友好”升级,构建“家社院”养老融合体系;将慈孝理念融入基层治理,推动全街上下形成“老人宣扬家风、子女传承家风、孙辈善学家风”的新风尚。


浙江老年报 慈孝的力量 a0004 构建城区养老“新”样本 2025-10-14 浙江老年报2025-10-1400014;浙江老年报2025-10-1400006;浙江老年报2025-10-1400011;浙江老年报2025-10-1400013;浙江老年报2025-10-1400016;浙江老年报2025-10-1400017 2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