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北仑区郭巨街道——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建在家门口
本报记者 孙磊
10月13日上午9时,68岁的沈伯从峰南社区“剃你分忧”理发室修剪完头发,哼着小曲来到门球场。另一厢,“编”出人生工作室、峰味厨房和峰味茶室等10个多功能教室都相当热闹。峰南社区是以8个整体拆迁村为主的安置社区,常住人口1500余人,94%以上都是银龄族。郭巨街道以该社区为试点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开展全方位探索。
◆ 建强设施服务 “原居享老”家家和乐
“快来人救命啊!我家老头子在卫生间摔倒了!”10月11日2时,峰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G门铃”智慧养老系统的主控室响起了紧急呼叫,值班社工3分钟内赶到82岁王阿姨家中进行处置。
峰南社区党委书记林海云介绍,“5G门铃”的线上平台实时更新每位老人的基础信息、家属联系方式以及健康状况,线下则将居家安全监护、语音对讲报警和煤气智能报警设备接入家中。据统计,运行3年以来,该系统已接到报警近百起,实现100%处理率。
为了全面完善“原居享老”安居体系,郭巨推出“烽火颐养”志愿积分项目,将老人高频刚需划分为助养、助洁、助购、助行等10个板块,涵盖上门助浴、换季整理、代配药等22项具体内容,为银龄族提供全方位菜单式服务。
◆ 链接社会资源 “社区安老”人人点赞
郭巨以峰南社区为样板,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慧健康设施、文化礼堂、志愿服务站等阵地,链接各类社会资源,积极探索农村“集聚式”养老模式。
同时,郭巨还通过公益互助,聚力实现“社区安老”。成立“6080帮帮团”,引导60岁左右老人与80岁以上老人结对,清理生活垃圾、代买日用物资、陪伴聊天。组建“楼上楼下邻里团”,在每个单元中培养1位有专长的热心居民,结对3-4位高龄老人,每周敲门三次,提供多样化服务。
林海云感慨,峰南社区能成为令人向往的养老宜居之所,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郭巨街道6家企业捐资97万元建成了3个老年活动设施;宁波汇得利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捐建了“每天一壶水”公益开水房;2023年,区慈善总会捐建的“烽火爱心广场”投入使用……26个慈善项目稳稳支撑起这个农村养老社区。
◆ 健全养老体系 “机构颐老”口口相传
“郭巨敬老院已经结顶了,真是很期待啊。”从2024年开工建设以来,75岁李爷爷隔三差五就会去施工现场附近看一看。郭巨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建的郭巨敬老院是北仑区“六促六优”项目和市、区民生实事工程,位于街道办事处东侧地块,总投资近1亿元,建筑面积超1万平方米,规划床位超250张,主要建设有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接待中心、爱心食堂等相关服务配套。
建成后,郭巨敬老院的专业服务能量将从街道辐射至北仑,进一步健全全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为全区老年群体安享健康晚年发挥重要作用。
专家点评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金维刚:60岁以上老人占户籍人口的35%,如何保障这个群体充分享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郭巨街道的探索值得借鉴。当地立足区位特色和文化特点,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弘扬慈善文化上下足功夫,不断满足银龄人群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确名至实归。
书记有话说
郭巨街道党工委书记 董彦辰:立足郭巨千年慈孝文化根基,我们致力打造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这不仅是服务模式的创新,更是慈孝精神在新时代的升华——将街道全域化为温情家园,让尊老敬老融入日常肌理。
我们将以数字化平台为纽带,整合医疗、餐饮、文化等服务资源,实现“一键到家”;以邻里互助圈为载体,推动低龄长者服务高龄长者,形成代际循环;以传统节庆为契机,弘扬孝亲美德,营造全社会尊老氛围。让每位长者不仅在熟悉的环境中获得专业照护,更在精神上得到尊重与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