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1版:慈孝的力量

“精准滴灌”彰显福彩大爱担当

浙江十大优秀公益项目持续传递温暖正能量

  本报记者 徐雨阳

  日前,2025年“善行致远 福满同行”优秀爱心公益项目名单正式发布,全省共有10个项目入选。从为失能老人重启尊严之浴的“助浴快车”,到守护认知障碍群体的“拾光小蓝花”;从照亮留守亲情归途的“七日归巢”,到为孤寡长者驱散孤独的“情暖夕阳”……这些鲜活案例,是浙江公益事业长期深耕与持续创新的生动注脚。

  浙江省福利彩票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年来,浙江福彩始终以“小资金”撬动“大民生”,让“福满同行”的承诺,化为千家万户门前灯下的切实温暖。以上获奖公益项目不仅精准回应了群众急难愁盼,更通过专业化运作构建起可持续的公益生态。

  湖州“助浴快车”:让尊严在水中重生

  在省福彩公益金支持下,“助浴快车”已行驶逾2万公里,覆盖200余个村社。项目首创“车上门+床边浴”分级服务模式,构建“2车10点6社区”服务网络。五年来累计服务2200余人次,满意度达99%,服务全程急救保障应用率100%。项目还创新开设“移动照护课堂”,培训家属超1600人次。

  宁波“拾光小蓝花”:

  对抗遗忘的温暖符号

  为延缓社区300余位高龄老人认知衰退,陈静燕带领居民组建“拾光”志愿队,并以“勿忘我”为灵感,设计出专属“小蓝花”标识。30个月内累计完成暖心守护互动超600次。如今,志愿者队伍已壮大至120人,其中32%为受助者家属。

  舟山“让爱回家·七日归巢”:

  重建亲情桥梁

  面对海岛留守老人与子女“每周通话不足3分钟”的情感困境,项目以“情感联结”为核心破题:春节期间为经济困难家庭提供探亲交通补贴,编印《亲情沟通指南》等。三年间,子女年均探亲次数从1次提升至2.5次,80%的家庭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丽水“爱不独行”:失独不孤独

  在市级福彩公益金连续支持下,项目团队深入调研50余户失独家庭,量身定制“个案管理+小组支持+社区融合”三维服务。两年投入福彩公益金23万元,辐射5个县市,直接服务300人次,间接惠及超千人,老人社会参与意愿提升率达82%。

  温岭“情暖夕阳”:

  破解“被遗忘”的恐惧

  项目直面孤寡老人心灵需求,创立“健康守望+心灵慰藉”双轨模式。建立健康档案、提供按摩护理、举办怀旧主题茶话会。服务覆盖7家养老机构及6个村的385位老人,并联动28家单位提供专业支持。

  金华“暖星计划”:乡村老人的三色守护

  项目以“蓝、绿、红”三色服务精准回应乡村留守老人多元需求:蓝色医疗队进村筛查常见病,绿色消防队完成居家安全改造,红色摄影队为55对金婚夫妇拍摄纪念照。团队足迹遍布安地、箬阳、雅畈等地52个村,累计服务7852人次,服务时长2478小时。

  苍南“银龄食光”:一餐热饭,十分关爱

  针对高龄独居老人“吃饭难”的隐性困境,项目组建18支送餐志愿队,研发6类28款适老营养套餐。建立“红橙黄”三级预警机制,确保老人在发生意外(如摔倒)时,5分钟内启动应急响应,还贴心地为老年人提供“情感陪餐”服务。

  嘉兴金章村“红领金”爱心驿站:

  乡村互助养老样本

  面对38%的老龄化率,金章村在福彩公益金资助下创立爱心驿站。每月固定日期为老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联合20家企业组建公益联盟,80岁以上老人可通过参与活动获得的“爱心币”兑换生活物资。独居的徐爷爷感慨:“这比亲人想得还周到。”

  杭州临安“暖心探访”:

  山区老人的日常陪伴

  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模式,组织志愿者对3个乡镇18个村的1023位山区独居老人进行“一对一”定期上门探访,精准对接其情感与生活需求。通过“日常照料+集体活动”相结合,有效缓解老人的孤独感。项目已累计服务万余人次。

  慈溪“送课下乡”:

  银龄讲师的十年跋涉

  十年间,28位银龄讲师风雨无阻,足迹遍布200个村落。课程从健康养生、防骗知识延伸到智能应用、法律常识,3200堂课惠及20万人次。从文化礼堂到养老机构,“银龄讲师团”已成为慈溪市的一张金名片,生动诠释了“老有所为”的深刻内涵。


浙江老年报 慈孝的力量 a0011 “精准滴灌”彰显福彩大爱担当 2025-10-14 浙江老年报2025-10-1400009;浙江老年报2025-10-1400006;浙江老年报2025-10-1400007 2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