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新闻

战火中几经生死

杭州94岁老兵忆烽火往事

  本报记者 夏凌

  通讯员 刘志勇

  临近八一,杭州市滨江区94岁老兵朱德信一身戎装,在江边拍照留念。7月25日,记者来到杭州空军疗养院探访老人。因受当年炮火影响,老人听力受损,好在老人声音洪亮、思路清晰,烽火往事一一揭开。

  父母教诲对他影响深远

  1931年,朱德信出生在江苏南通的一个农民家庭,家里十二口人负担很重,父亲常年在外地做竹子生意补贴家用。朱德信回忆,父亲每次回家都会给孩子们讲做人的道理:“饭,不能掉在桌子上”“为人要诚信”是父亲常说的话。

  母亲是家里最勤劳忙碌的人。“冬天要纺纱,夏天要切麻,要种地要管家,每晚只睡4个多小时,清晨鸡叫就起床烧饭,中午从田里回家做饭。”在朱德信心里,母亲把全家人的生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好家风也造就了朱德信后来在战场上有勇有谋、敢闯敢拼的作风。

  每一秒都在死亡线上挣扎

  战争是残酷的,朱德信多次目睹战友在身边倒下,想到这些,他眼泛泪光。

  一次战役中,朱德信所在的部队负责阻击增援敌军。战士们沿河的南岸向西挺进,敌军却突然出现在河对岸的高粱地里。两军中间仅隔了一条河,相距约100米。僵持不下,朱德信左边的战友小刁气坏了,直接跪起射击,却不幸中弹牺牲。几个战友又相继跳进河里,向对岸扔手榴弹,经过一场激战,终于击退敌军。

  自己的命是战友救回来的

  1950年10月,朱德信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   1952年3月9日,战场上,朱德信被炸弹弹片炸伤颈部大动脉,顿时血流如注。

  昏迷后,战友用热水帮他擦身体,两小时后他有了呼吸,全连同志都松了口气。随后的包扎遇到了难题:包扎松了止不住血,包扎紧了又影响呼吸。连队向营部报告相关情况,请来老卫生员支援。朱德信说,自己的命是战友们救回来的,因此更加珍惜生死与共的战友情。


浙江老年报 新闻 a0004 杭州94岁老兵忆烽火往事 2025-07-29 浙江老年报2025-07-2900011 2 2025年07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