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喜欢“聚一聚”
父亲生长于物质匮乏年代,是真正饿过肚子的人。哪怕生活富足,他最关心的仍是吃饭。每次电话第一句永远是“吃了吗?”年近八旬的他,退休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全靠和朋友们“聚一聚”。
戴厚眼镜的王叔叔是维修好手,但一喝酒脸就红;董叔叔“大嗓门”,源于早年车间生活。几人碰头,先倒上小酒推杯换盏。一杯下肚,话匣子便开。从十几岁结伴闯荡,到七十几岁远游辽吉黑;从父亲篮球场上的跳投,董叔叔八级钳工的好手艺,再到王叔叔修好的电视机不计其数……话题如奔流不息的长江水,怎么也收不住尾。
闲来无事,相聚的理由多如牛毛。上个月董叔叔看女儿归来要“接风”,上周王叔叔生日吃便饭,这周新开小店有特色,下月父亲出门得“践行”——全是“聚一聚”的充分“理由”。聚完时间尚早,再凑桌麻将,赢家请晚饭。远在他城的饶叔叔也是多年好友,每年串门,重头戏仍是“聚一聚”。
父亲和老朋友们越活越精神,岁月似乎格外优待。他们身体康健,身材未走样,精气神比年轻时更足。电话里听到父亲又和老伙计“聚了一聚”,便知他身体倍儿棒,胃口好,更有那相伴半生的情谊,成为晚年生活里最温暖的光。 晓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