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价值,在于为谁发光
00后养老护理员跨行“治愈”
本报讯(记者 徐雨阳)7月15日11时30分,平湖市求正医院看护病房里,朱恩国左手举着熊猫玩偶、右手拿着刚刚收到的养老护理员证书,用讲故事的方式,向爷爷奶奶们分享正式持证上岗的喜悦。
他的护理员生涯缘于一次意外和一份担当。去年12月,朱恩国进入医院宣传部从事文字工作。没想到,入职第一周,就遇到意料之外的事。
“入院老人有所增加,但部分护工提早回家过年了。”朱恩国回忆,那天,宣传部主任急匆匆来找他,询问可否到住院部临时搭把手。看着主任焦急的眼神,他一口答应。
而这次决定,让他撞见另一种人生。
头戴粉色“祝英台”戏帽,朱恩国学唱越剧《十八相送》,青涩的唱腔和动作,引得老人们欢笑不断。连续几天因心情低落而食欲不振的王奶奶露出笑容。自从打听到王奶奶以前是越剧演员,朱恩国就决定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哄老人开心。
“作为医院里年纪最小的护理员,我要发挥00后‘脑洞大开’的特长。”除了一丝不苟完成常规工作,朱恩国还会代入孙辈角色,像寻常祖孙一样,把自己看到的新鲜事,分享给爷爷奶奶们。
“和老人相处,真诚就是‘必杀技’,我用心对待,他们会加倍对我好。”朱恩国掰着指头细数爷爷奶奶们的爱。
3号房的王奶奶担心朱恩国忙得顾不上吃午饭,每天一到12时就会沿着医院走廊寻找,如果发现朱恩国忘记吃饭,她立马板起脸“责备”。
5号房的钱奶奶收到朱恩国从重庆带回的熊猫玩偶,在床头为玩偶精心布置“小床”,夜夜陪伴自己入眠。
今年7月14日,朱恩国正式考取养老护理员证书。曾强烈反对他转行的父亲,如今会骄傲地对邻居说:“等我老了,有专业护理员照顾。”
今年,朱恩国开始在社交平台上记录与老人相处的日常片段,除了想留下宝贵回忆,也希望通过诙谐搞怪的文案和视频,让更多人对护理员工作产生兴趣和更贴近真实的认知。面对偶尔划过屏幕的质疑与不解,朱恩国心里有一杆秤:“青春的价值,不在于追逐什么,而在于为谁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