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吃十只知了 惹来“红疹风暴”
本报讯(记者 徐小翔)一盘刚出锅、香气四溢的炸知了被摆上餐桌,那诱人的焦香令人垂涎。杭州人谭大哥忍不住大快朵颐,不知不觉吃了十余只。几小时后,他突感浑身不适,皮肤仿佛被无数细小的针尖刺扎,既痒又烫。他撩起袖子一看,只见手臂上泛起一片片不规则的红斑,且迅速蔓延至全身。尽管没有头晕胸闷之感,但这突如其来的“红疹风暴”让他心惊不已。
凌晨时分,谭大哥被紧急送往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被确诊为过敏性皮炎。原来,“野味”虽新奇,却隐藏着不可估量的风险:知了、蚕蛹、蝎子等昆虫类“高蛋白美食”,因其富含人类日常较少接触的异种蛋白,而成为过敏的高风险食物。即便经过烹饪(如油炸),也无法完全消除其致敏风险。此外,知了体表还可能携带细菌、寄生虫(如变形虫体病病原),若未经过充分清洗或烹煮不透,更易引发腹泻、呕吐等中毒症状。
一旦食用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可能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迅速显现:皮肤会出现瘙痒、大片荨麻疹(风团)、红肿、湿疹爆发;消化系统则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口舌/咽喉会肿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喘息;甚至可能出现头晕、血压骤降、意识模糊、过敏性休克等致死性风险。
那么,哪些人应谨慎或避免食用知了呢?明确对昆虫、甲壳类、尘螨过敏者;严重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患者;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以及消化功能较弱者(如幼儿、老人、胃肠疾病患者)和肝/肾病患者(尤其是病情严重者)。
专家提醒,若仅出现皮疹瘙痒等轻微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遵医嘱服用抗过敏药物。但同时也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症状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