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2版:乐游

13年打卡63国 电热杯是硬通货

六旬阿姨游出私人定制“纪录片”

  本报记者 张文利

  “下周一我要去中亚,得提前看看攻略。”车一平说。近日,记者见到这位精神矍铄的阿姨,她正为即将到来的中亚五国之旅精心筹划。

  在她的QQ空间里,整整齐齐排列着数十个标注着时间和地名的相册,数以万计的照片如同璀璨的星辰,记录着她环游世界的精彩旅程。这位天台阿姨用整整13年时间,在63个国家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脚印。

  从“算账”到“算里程”

  1957年出生的车一平,人生的第一次旅行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作为单位会计的她,跟随学习团来到江西南昌。这次看似平常的出差,却意外地为她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学习间隙,她一口气打卡了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大桥、八一广场。南昌短短数日,却像在她心底点燃了一簇火苗:原来世界可以这么有趣。

  退休后,她的步子也越迈越远。车一平第一次出国之旅,是2012年11月的欧洲十日跟团游。启程前,她也曾忐忑:语言不通怎么办?可真正落地后,她秒变“手语达人”:比划加微笑,一路畅通无阻。固定行程之外,她总忍不住“开小差”:掏出手机导航,一个人溜去周边“加餐”;想拍照时,便用肢体语言请路人“咔嚓”几张。

  有了成功的经验,车一平彻底“放飞自我”。之后,她飞往澳大利亚、南非、挪威、肯尼亚、土耳其、尼泊尔……车一平将旅行地图上的目的地一个个“点亮”。

  不买钻石买回忆

  “这么玩,得花很多钱吧?”

  “都是穷游。”车一平笑得眯起了眼。平日里,她精打细算,把钱都攒成机票、火车票。

  刚退休那年,单位组织老同志游西安、延安,她提议顺路去少林寺、龙门石窟,有人嫌累,她便对导游说:“回程机票退了吧,我自己玩。”然后,她一个人坐火车、客车、公交车,好几个晚上睡在车上,7天时间去了法门寺、龙门石窟、少林寺、云台山等景点。

  “我游了这么多景点,费用比飞机票的钱还少100元。”车一平很是骄傲。

  类似这样的情况不少。旅途中,大号电热杯和一小袋大米是标配,团餐缺席时,一杯热粥、几片面包就能果腹;南非18人团时,17人抱回钻石,唯独她两手空空。

  “买东西不如买回忆。”车一平说,相比较购物,自己更注重旅行中体验过的冒险、沿途听到的故事。

  用镜头收藏浪漫

  旅行带给车一平视觉享受,更给了她心灵上的触动。

  2024年2月,在撒哈拉沙漠,没有水电和通讯网络,车一平度过了与世隔绝的20多个小时,却在抬头时,望见伸手可及的满天星光;7月,在尼泊尔,她受邀参加了当地青年的婚礼,那一刻的幸福让她感动……

  翻看相册,车一平说,每一张照片的故事都值得回味,像一部私人定制的纪录片,主角永远是自己。

  虽然每年总有那么几个月在路上,但车一平对家乡天台有着深厚的感情。每次远行归来,她必化身“地导”,邀三五好友把家乡再玩一遍。谈到未来的目标,车一平眼里闪着光:70岁前,争取把七大洲“盖章”完毕。


浙江老年报 乐游 a0012 六旬阿姨游出私人定制“纪录片” 2025-07-18 浙江老年报2025-07-1800006 2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