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只“小兔子”跳了十年
本报讯(通讯员 宋黎胜)前段时间,60多岁的绍兴人李阿姨心慌症状越来越频繁,发作起来持续半小时也没缓解,还头晕、乏力、出冷汗。家人立刻将她送至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急诊室。这次,心电图终于锁定目标——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率竟达到180次/分钟。
10年前开始,李阿姨就感觉心里面有一只兔子在乱跳,持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后会慢慢缓解。她到附近医院做心电图时,心慌已经消失,即使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也未发现异常。对此,医生和家人一度怀疑她患上焦虑症。
这次住院后,医生、护士正准备开展射频消融术,不想“室速”突然消失。足足观察了半小时,它就是不现身。“射频消融治疗室速,需在发作情况下做才能通过导管精准定位病灶。”无奈,手术只能暂停。
“晚上会不会突袭呢?”当晚值班的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傅建伟做好了准备。
将近20时,心电监护提示为“室速”。傅建伟当机立断,立即启动急诊射频消融术,在消融放电10秒后,猖狂的“室速”戛然而止。
心内科副主任丁亚辉主任医师介绍,心慌的原因既可能是生理性应激反应,也可能是严重疾病信号。室性心动过速是心室里某些心肌细胞不再听从窦房结指挥,自行连续乱发信号,导致心跳异常加快,轻则让人心慌、头晕,重则可能导致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事实上,包括室速在内的恶性心律失常占了心源性猝死原因的三分之一。目前大多数室速患者通过药物、射频消融术、植入性心脏除颤器治疗来治愈或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