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宠物”专业
是什么新物种?
本报讯(记者 孙磊)宠物经济的风口,吹到了985高校。6月29日,高考进入填报志愿环节,中国农业大学新设全国首个“宠物”本科专业的消息冲上热搜。今年中国农业大学将扩招本科生500人,其中有50个名额用于招收“宠物”专业的学生,学制为4年,毕业生将获授农学学士学位。
该校动物科学本科生的就业方向里,有人去海关从事检疫,有人去农牧管理部门从事畜牧资源统筹、政策制定,也有人到畜牧产品加工企业、兽药和生物制品企业从事研发、质检,或者去科研院所从事动物保护及管理。
“宠物”相关课程纳入培养方案,基于一个重要趋势:宠物家庭渗透率迅速提升。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委员、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学院院长宋厚辉认为,随着老龄化、少子化进一步加速,未来10年我国宠物家庭渗透率或将升至40%,宠物医生、宠物营养师、宠物培训师等需求会大幅增加。
记者采访发现,其实在浙江,不少院校早几年就已经涉足宠物产业人才培育。浙江农林大学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在2020年就开设“宠物科学和宠物医学”相关课程;2015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率先开设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
如今,随着宠物产业的蓬勃发展,就业方向更加广泛。上市企业天元宠物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从食品、医疗、住宿、旅游,到宠物电影、选美、竞技,宠物吃喝拉撒、生老病死的每件事,都可能成为产业链上新的增长点,也是对社会上形成“文明养宠、理性爱宠、科学育宠”理念和意识的良性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