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指方向 治疮需“解压”
守护长期卧床病人皮肤安康
本报讯(施杜诺安 记者 包勇)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多发于老年人以及长期卧床病人。压疮分为四期,一期表现为骨突部位和皮肤都有发红迹象,二期是出现表皮损伤,三期损伤已达脂肪层,四期损伤已经到达肌肉和骨头。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
48岁的叶先生,20年前因车祸接受腰椎手术后长期卧床,由于护理不当出现严重压疮,送医时已存在器官功能障碍,马上收入重症监护室。
“叶先生的脓肿感染向深部扩散,沿筋膜间隙、肌肉层侵入深层组织,抵达后腹膜。”杭州市一医院城北院区创面修复科吴林军副主任医师说,叶先生属于骶尾部压疮合并腰大肌脓肿,极为少见且病情发展迅速。
由于病情特殊,院方组织了多学科联合会诊,为叶先生制定了分期手术治疗方案。
“第一次手术以开放引流、控制感染为主,引流出的脓液近1升,我们通过CT扫描,精准描绘了腰大肌脓肿范围,进行穿刺引流,最终顺利完成手术。”吴林军说,CT在明确脓肿准确位置、设计最佳引流路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术后的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及持续引流,加速了腹膜后脓肿闭合。第二次手术也顺利完成,且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及并发症。
出院一个月,吴林军对叶先生跟踪随访,确保骶尾部压疮没有复发,腹部的腰大肌脓肿完全消失。
采访中,吴林军数次提到“解压”一词。压力越大,患者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压疮。“解压的方式有很多,患者可以使用气垫床、软枕等来分散压力,避免直接卧于硬质表面,骨突部位需重点观察,2-4小时必须翻身一次。”吴林军说。
病人卧床体位也有一定要求,建议30度躺卧,或者15度到30度的侧卧位,能减轻对创面压力。
“长期卧床病人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相比基础的创面治疗,合并症是导致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吴林军说。
吴林军建议,预防压疮要做到勤翻身、勤清洁、勤观察,并加强营养支持,饮食方面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