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8版:健康

听说过“炒饭综合征”吗

这四类食物最好别隔夜吃

  本报讯(通讯员 郑莎)65岁杭州人李大伯一直比较节俭。前两天,他将冷藏了好几天的米饭做成炒饭食用,不久开始腹痛、腹泻、呼吸困难……被送至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周冰之这里时,他已严重休克,心脏、肝肾等脏器开始衰竭,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

  经检查,李大伯患的是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这种细菌多见于室温下长时间放置的米饭或炒饭中,由其引发的急性中毒症状也被称为“炒饭综合征”。

  周冰之介绍,“炒饭综合征”分呕吐型和腹泻型。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呕吐毒素易在淀粉类食物中产生,在126℃高温下加热90分钟才能去除。这类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严重时会影响免疫力,破坏肝脏细胞,造成多脏器衰竭。而腹泻型肠毒素在45℃下加热30分钟或在56℃下加热5分钟可去除,中毒潜伏期为2-36小时,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

  如何远离“炒饭综合征”?周冰之提醒注意三点。一是避免长时间放置,特别是米制品和其他易滋生细菌食物。二是将食物放入保鲜袋或保鲜盒,再放入冰箱内低温冷藏、短期保存。三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厨具和餐具清洁,避免交叉污染。

  周冰之特别提醒,气温逐渐升高,细菌更易滋生,这四类食物最好不要隔夜吃。

  海鲜隔夜后会出现蛋白质降解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还容易损伤肝、肾功能。

  绿叶菜煮熟后,若长时间放置或储存不当,易产生大量亚硝酸盐。

  新鲜豆浆3-4小时就可能滋生大量细菌,建议煮完后及时饮用。

  隔夜银耳、蘑菇建议尽量不吃,泡发、储存不当还可能产生黄杆菌毒素。


浙江老年报 健康 a0008 听说过“炒饭综合征”吗 2025-04-22 浙江老年报2025-04-2200011 2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