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后胸闷心慌差点致命
经历四次除颤终化险为夷
本报讯(通讯员 孙楠 祝海香)半个月前爬了一次山后,55岁叶女士频繁感到胸闷心慌,一周后症状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急剧加重,气急、下肢水肿,夜间根本躺不平。想到有多位亲人曾患有房颤,家人赶忙带她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找到在心律失常诊治领域知名的蒋晨阳主任医师。检查结果令人揪心:叶女士的心电图显示为快室率房颤伴预激综合征。
“这是极为凶险的一种心律失常,容易诱发室速和室颤,从而危及生命。”蒋晨阳表示,不仅如此,心脏超声还显示叶女士全心增大,左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二尖瓣、三尖瓣出现中重度反流,射血分数(EF)仅有35%,这意味着她的心脏射血功能只有正常人一半左右。考虑到病情危重,蒋晨阳紧急安排其住院。
夜间,叶女士突发高热(经排查确诊为甲型流感),体温飙升,心率显著加快,进而诱发快室率房颤。即便用了退热等药物,病情仍难以控制。凌晨开始,她反复出现室颤节律,经历了4次除颤。
值班医生第一时间将叶女士病情汇报给蒋晨阳。正在休假的蒋晨阳赶到医院,迅速组织医护团队启动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准备。尽管风险极高,但这可能是扭转病情的唯一希望。医疗团队迅速精准定位并消除了心脏内异常的电信号。手术历时近2小时,叶女士心脏内的异常节律电位点被完全“消灭”。术后第6天,叶女士顺利出院。回忆起当时的惊险场景,她泣不成声,感慨地说,这次发病经历对她而言就是一次重生。
医生介绍,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该病发病机制复杂,与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睡眠呼吸暂停、运动过度或运动不足、酗酒及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也可由感染、腹泻、短睡眠时长、电解质紊乱等因素诱发。常见症状为心悸、活动耐力下降和胸部不适,会增加卒中、心力衰竭、痴呆和死亡风险。目前,导管消融手术是房颤节律控制的一线治疗手段,可减少房颤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患有预激综合征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时,易诱发致命心律失常,可导致猝死。心电图是检查预激综合征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一旦发现心脏电路有这种异常的隐患,可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来根治。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要重视早诊早治和长期随访复查,严格遵守医嘱服用相关药物,避免擅自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