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回归“人性的常识”
台州“劳模校长”揭示育人密码
本报讯(记者 王杭晨 通讯员 黄保才)近日,台州市书生中学举办了一场关乎教育未来发展的会议。在执行校长陶仙法的主持下,多个议题引发热烈讨论。
从一线教师到浙江省劳动模范,再到获评全国优秀民办学校校长,陶仙法扎根基层教育事业四十五载,在教育领域潜心耕耘,成为全国教育股份制办学的开拓者之一。
如今,69岁的陶仙法依然日日穿梭在校园里。只要有空,他就会陪着学生晨跑,他自己已坚持长跑15年。他将此称为“愚公推山”,山未必动,但推的人却锻炼了自己、改变了自己。
走进台州椒江北书学校,教室里的灯光设计确保每个角落光线均匀,有效保护学生视力;窗户防紫外线,同时有隔音效果,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这些由陶仙法构思设计的细节,也是他对多年来教育理念的一次总结。
“做教育,更重要的还在于那些‘看不见的地方’。”陶仙法说。
陶仙法始终认为,教育应该跳出成绩看成长,要回归到“人性的常识”。何为“人性的常识”?他回答说,饿了要吃饭,累了要休息,困了要睡觉,无聊了要玩乐,但凡为了分数让学生放弃这些的,都违反了人性的常识。
延伸到更广的层面,陶仙法形成一套德育“软着陆”的教育方式。通过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进步,在日常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品格。比如他发现不少学生打草稿时爱从纸张中间部分开始写,就引导他们自左上角一行行写下来。
“打草稿,严格来说,是做题之外的事情,但打草稿的习惯,却可以决定分数的上限。”陶仙法说。
现在,陶仙法仍旧离不开课堂,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去各个班级听课。老师授课的方式,班级里的细节,都被他一一记录在本子上,并进行深刻思考。
接下来,陶仙法打算成立家庭教育大讲堂。同时,他十分关注接下来10年AI、低空经济、基因技术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因为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