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锄禾”到“智耘”的跨越
银发专家助“天目少年”启智筑梦
本报讯(记者 夏凌 通讯员 陈小林)“现代农业不仅是种地,更是科技与自然的结合。”4月13日,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内,临安“天目少年工程院”的同学们在此开展了一场生物多样性探索之旅。
在数字农业指挥中心,同学们通过环境智能调控系统,见证科技如何精准呵护作物生长;在耕织文化馆时空长廊里,古今农具对比让大家感受“锄禾”到“智耘”的跨越;还有无人机操作演练和模拟收割体验,让同学们领略了现代农业的魅力,激发出对农业科技的探索热情。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杭州举行,为深化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提高科技素养,关工委组织‘天目少年工程院’开展系列科普实践活动,为青少年播撒科学种子。”临安区关工委工作人员说,活动采用“生态+科技”双课堂模式,充分发挥临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字农业示范区”的资源优势。
不久前,区关工委还为“天目少年工程院”的同学送上一堂“守护自然瑰宝”讲座,临平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原站长徐德才用丰富的案例,讲解生物多样性概念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通过展示天目山特有物种标本、解析生态修复案例,将“每个物种都是生态拼图”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地方生态图谱,鼓励同学们要加强学习,积极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中。
“天目少年工程院”是去年5月,临安区工程师协会在区关工委的指导下创办。老工程师、老专家和老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为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宣讲、技能启蒙、科普教育等活动,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下一步,临安区工程师协会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为青少年搭建更多接触科技、了解生态的平台,将本土实践案例转化为特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