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新闻

“帮助他人就是最好的养老”

“织女天团”飞针走线缝补暖意

  本报讯(和柯旭)平均年龄87岁的“织女天团”,你见过吗?在杭州市拱墅区朝晖街道老房地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有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温馨工作室,六位银发老姐妹每周四准时相聚于此,飞针走线间为社区孤寡、残疾老人编织温暖。

  4月9日上午,笔者走进工作室时,奶奶们正在缝制买菜用的布袋。墙上挂着刚完工的春装和整捆布料,四本笔记本详细记录着八年来的服务轨迹。2017年起,社区为六位巧手阿姨开辟专属空间、添置护眼灯,居民们自发捐赠缝纫设备与布料,形成了“助人者人恒助之”的温暖循环。

  从量身定制到锁边钉扣,六姐妹各展所长:90岁陆佩芳负责裁剪,82岁戴华芬主攻缝制,86岁陶桂珍专注锁边,86岁“小马阿姨”马剑秋熨烫衣物,88岁“老马阿姨”马招仙钉制纽扣,91岁林根花则专攻锁洞眼与松紧带缝制。

  陆佩芳展示了一张四十年前的合影:“我们聚在一起为社区居民公益缝补衣物虽然才八年,但是几十年前,我们就已经开始了公益活动。”原来,戴华芬曾担任该社区书记期间,曾十六年如一日照顾独居老人金奶奶,从喂饭擦身到临终关怀均精心服侍。

  2016年,一次意外事件彻底点燃了“织女天团”的团魂。孤寡聋哑老人高成法突发疾病住院,六姐妹和社工轮番上阵,为其缝补添置新睡衣、照料衣食住行。考虑到他已失能,她们创新设计方便穿脱的松紧带裤腰,用半天就能完成从裁布到成衣的全流程。

  六姐妹均是独居老人,论年纪也是需要关爱的群体。但她们笑着说:“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就是最好的养老。”八年来,她们累计为社区低保老人、孤寡老人等缝制衣物逾400件。“我们只是做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而已。”戴华芬十分谦虚。

  社区工作人员王丹丹介绍,“织女天团”并非孤军作战,深受感动的年轻志愿者会协助采购物料、配送衣物,还主动为老人们打扫居所。

  采访中,缝纫机的声响与老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王丹丹工作之余也来学习如何缝补,“六位奶奶的朴素爱心会影响更多人参与公益。”


浙江老年报 新闻 a0003 “织女天团”飞针走线缝补暖意 2025-04-11 浙江老年报2025-04-1100008 2 2025年04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