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新闻

以创新为钥 解锁养老服务“大作为”

——专访宁波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孙骏

  以创新为钥 解锁养老服务“大作为”

  ——专访宁波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孙骏

  本报记者 乐美真

  记者:2023年,多项老龄工作重归民政部门。宁波在开展新时代老龄工作上有哪些谋划?

  孙骏:两年前,老龄工作重归民政部门,释放了完善老龄工作体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强烈信号,我们明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民政部门要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简单来说,就是要敢于挑担子。

  一是强机构。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宁波市保留并单独设老龄委,整体构建市、区(市、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贯通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此项举措可以称得上是全省“最高配置”。在2024年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上,宁波作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进行经验交流。

  二是早谋划。目前,我们已经着手启动谋划“十五五”全市老龄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关键领域和重点任务,创新提出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域双示范”城市的发展目标。还制订了《宁波市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实施方案》,强化政策引领,制度支撑。

  三是聚合力。统筹各方优质资源,从“线上+线下”“供给端+消费端”入手,筹备建设1个传播中心、构建N个社群圈层、开展N项适老活动,打造“甬尚乐龄”宣传矩阵品牌。同时,持续开展“银龄行动”,鼓励老年人发挥技能特长和经验优势,参与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活动。

  记者:《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宁波在农村养老方面开展哪些探索?

  孙骏:2025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在共同富裕的大场景下,山区海岛县、农村农民是重点难点,也是潜力突破点。以农村养老为例,目前,全市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于城区1.6个百分点,但养老服务资源相对匮乏。既存在服务设施相对落后、服务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等因素,又有部分老人住得偏远,与外界隔离得仿佛如“世外桃源”。为此,我们鼓励各区(县市)积极创新多种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在“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上开启一轮轮因地制宜的探索,努力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在象山,创新推出“互助颐养小院”2.0版,依托“集体建设、无偿居住、旧宅收回、配套服务、公益扶持”模式,建成3343套农村集中式居家养老公寓,让老人“离家不离村、养老在乡村”;在北仑,郭巨街道峰南社区试点“聚居式”养老社区,为1415名拆迁安置老人提供集中化居住、社区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开展“社区合伙人”计划,打造农村社区养老共同体;还有宁海县,针对老龄化、空心化严重的山区留守、空巢老人,整合多方资源建设“高山幸福院”,提供膳食营养、卫生健康、情感照护、文化生活等就近服务。

  后续,我们还会围绕农村老人的经济保障、基本生活、精神慰藉三大需求,盘活乡土资源、引入公益力量、提升照护能力,推动农村互助养老从“盆景”变“风景”,让更多的农村老人安享晚年。

  记者:去年,全国养老护理“尖兵”同台竞技,95后宁波姑娘作为浙江代表斩获一等奖。宁波在“孵化”养老护理人才方面提供了哪些“沃土”?

  孙骏:好成绩体现的是当下,但功夫却是做在平时。我始终觉得要让养老从业者有看得见的有力保障,也要有可感知的温度归属。截至2024年底,宁波有养老服务护理从业者11953人,其中持证养老护理员7926人,每万名常住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30人以上,人才密度居全省前列。

  如何重视养老护理人才建设?比如,营造“引才”环境。提升养老护理月岗位津贴至300-1200元,补贴力度领跑全省;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奖补标准提高至3万元-5万元。同时开展专项引才活动,2023年以来全市养老领域共引进大中专毕业生1000余人。

  落实“育才”举措。连续三年实施养老护理人才“百千万”培训工程,累计培训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养老护理员、家庭照护者4.6万人次。在全省率先出台养老护理员继续教育制度,“甬易养”护理学堂累计培训突破61万人次。

  拓宽“用才”空间。建立优秀养老从业人员纳入事业编制褒奖机制,已定向招录优秀护理人才5名;成立高技能养老服务人才技能大师(或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努力让养老从业者有干劲、有期待。


浙江老年报 新闻 a0003 以创新为钥 解锁养老服务“大作为” 2025-04-08 浙江老年报2025-04-0800006;浙江老年报2025-04-0800009 2 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