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定闹钟“上课”
你被私域直播“收割”过吗?
林雨尘
3月12日下午4时,家住杭州的吴奶奶准时打开了微信群内的直播链接,听养生课程。一小时的直播快结束时,主播照例提出几个问题,答案是已经在直播过程中透露了的。吴奶奶赶紧将答案发了过去,群主私信她,发了一个价值1元的红包。
这个直播结束了,接着下一个直播,这是吴奶奶的“每日功课”。在2-3个微信群里看直播、签到打卡、回答问题、领红包。“邻居拉我进去的,身边好多人都在看,在我们小区老年人中很流行,可能十个里有九个都在看。”吴奶奶说。
这是什么直播间?何以如此吸引吴奶奶?笔者进行走访调查。
多部手机同时看直播
“笔记认真得像要考大学”
在陕西的刘杨家中,每天闹钟一响,姥姥便会打开微信群聊,顺着群里的直播链接,开始上课。年近八旬的老太太,戴着老花镜,一边听课,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厚厚的本子上密密麻麻都是笔记。
“我有几次调侃她,是不是要去考大学了?”刘杨说,这情况已有5年。
为了不耽误不同的直播课程,姥姥偶尔也征用姥爷的手机。某次,姥爷出去干活,直到下午2时都没回来,家里人去地里找到姥爷才知道,他不带手机,看不到时间也感觉不到饥饿,就一直在地里忙碌。
小到柴米油盐,大到灵芝孢子粉、小分子肽等价格不菲的保健品,姥姥从直播间买的东西占据了越来越多空间。“具体的价格算不清了,我妈妈某天去快递站取快递的时候,工作人员说我姥姥有近2000元的到付件。”刘杨回忆。
“有几次我和她视频聊天,到了晚上7时多,她就碎碎念‘妮儿还不挂电话啊,我着急上课呢’。”刘杨满脸无奈。
湖北小余表示,外婆看的直播间名为“与鸣有约”,但当她从外婆手机上将直播间链接转发给自己,却发现无法观看。问了外婆才知道,必须要先去线下实体店注册登记才能观看直播。
线下门店探访
仅直播间团购且有年龄准入门槛
根据社交平台用户“吐槽”的内容信息,3月11日,笔者来到了位于杭州市的“国科优选”“嗡蜜佳园”,二者均为“新零售线下服务点”。
“嗡蜜佳园”柜台上,从家庭日用的厨房湿巾、沐浴露、面膜到养生保健类的羊奶粉、小分子肽等,标签上标注了商品的零售价及会员团购价。当笔者提出想购买产品时,店员表示这些商品属于样品,并不对外销售,也不单卖,需要加入社群,在群内报名购买。每天下午4时-5时是直播的时间,会直播一些养生课程、产品介绍等。
此时,店内有几位长者正在交流产品心得,听到记者询问的产品,纷纷向记者表示“比一般的要好”。
相较于“嗡蜜佳园”,“国科优选”的服务站则更为简单。门店内并无许多产品陈设,门头处标注了“线上预定、线下自提”,一位阿姨推门向店员询问自己购买的产品是否到货,得到否定答案后随即离开。总体上,店员对笔者态度比较平淡,表示“现在已经不能加群了”,但对上了年纪的人十分热情。
周边商户向笔者透露:“这些店员叫起‘叔叔阿姨’嘴巴可甜了,要加入他们的微信群有一定年龄要求,一般是50岁以上的人可以扫码进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家建议 /
开展智慧管理 减少银发数字依赖
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何铨表示,老年人“沉迷”这类私域电商直播,一是群体活动的局限性,退休后社交圈缩小,很多人都“困”在手机里,看直播成为一个社交渠道;二是注重养生的心理和情绪价值的提供,这类直播间很明白老年人的关注和喜好。私域电商的资质审核和相关制度的完善至关重要,同时应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减少数字依赖。
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银发法律服务中心律师汪晓之表示,这类养生直播间为了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产品,往往夸大相关产品功效,违反了《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监管部门要依法从根源整治相关“三无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联合平台方对 “私域直播” 行为进行智慧化监管。
一、通过微信客户端投诉
微信安全团队已通过中间页提醒用户注意甄别可疑的直播链接,用户收到安全提醒时请提高警惕。用户如发现所在微信群存在“听课、答题、领红包、买产品”套路的违规行为,请第一时间通过客户端进行投诉。
二、为长者手机开启“青少年模式”
浙江一网友表示,可以给长者的手机微信开启“青少年模式”,以起到控制使用时长、防止长者沉迷的作用。据《微信青少年模式功能使用条款》,若青少年模式开启,使用者每日使用视频号(含直播)的总时长不超过40分钟,且每日22时至次日6时期间无法使用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