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手术迈入“量体裁衣”新时代
浙江省眼科医院之江院区送出10个青光眼专科专家号 赶紧抢
![]() |
“在医生眼中,没有‘放弃治疗’的患者,只有尚未找到的解决方案。” 第18个世界青光眼周期间,记者采访了浙江省眼科医院之江院区青光眼专科魏丽清副主任医师,她表示,如今的微创手术已经可以打破青光眼治疗的“年龄禁区”与“终末期魔咒”。
当微创技术
遇见复杂青光眼
68岁的陈阿姨长期受闭角型青光眼困扰,用三种降眼压的药物,眼压仍在30mmHg波动,视力仅剩0.2。检查发现,其房角粘连严重,晶体混浊加剧病情。通过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未用药眼压稳定于12mmHg,视力提升至0.8。“原本以为要终身点药,现在既能降压又能复明,意外之喜!”陈阿姨感慨道。
19岁大学生小刘确诊开角型青光眼,四种药物下眼压仍未达标,视神经损伤持续加重。接受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后1年,未用药眼压稳定于13mmHg,视野缺损未再进展。“手术让我摆脱了每天滴药的负担和对失明的担心。”小刘的病例印证微创技术对青少年患者的特殊价值。
35岁的王女士(化名)因青睫综合征反复发作继发青光眼,眼压波动剧烈,药物治疗效果差。植入XEN凝胶支架后,房水通过仅2mm切口建立的微引流通道排出,眼压长期控制在15mmHg以下。“术后第二天头痛和虹视症状完全消失,术后青睫综合征复发次数也减少了。”王女士对手术效果很满意。
72岁的张先生(化名)患晚期青光眼合并角膜内皮细胞极度减少,传统手术极可能引发角膜失代偿。在三联药物下眼压仍高达35mmHg,视力仅存指数。在接受超声睫状体成形术后次日,眼压降至17mmHg,药物减至两种,角膜状态稳定。“终于不用在失明和角膜移植之间做选择了。”主刀医生感叹。
四大微创术式
破解青光眼难题
传统青光眼治疗常陷入“药物无效-创伤手术-并发症风险”的恶性循环,而微创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让诊疗理念发生根本转变。
魏丽清表示,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Schlemm管成形术、XEN凝胶支架、超声睫状体成形术这四项技术代表了当前青光眼微创手术的四大方向。她说:“选择术式需像‘量体裁衣’般精准,既要降压达标,更要守护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实践证明,这几种微创青光眼手术方式适用各个阶段的青光眼患者。
魏丽清副主任医师想纠正一些认知误区。首先是,很多人认为青光眼手术是最后的选择。事实上,微创手术并发症风险较传统手术降低60%,早期干预可保留更多视功能。还有一个误区,年轻患者应尽量保守治疗。魏丽清表示,青少年代谢旺盛,药物依从性差,微创手术可避免视神经不可逆损伤。
如需咨询相关青光眼相关咨询,可拨打本版右上角专线电话。 记者 徐小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