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退休干部赵普义痴迷研究家乡话——
钻研22年,让方言可读可写
本报讯(记者 梅玲玲 林霄 市委报道组 蒋君)如今在不少地方,乡音正渐渐淡出,很多孩子根本听不懂,更别提用方言交流。如何让这份乡愁乡情乡味保存下来、传承下去?在浙西小城江山,76岁的赵普义一直在做这件“有意义的事”。他痴迷研究江山方言22年,让它可读可写。
赵普义清楚记得,2003年,他从江山市文化局局长和文联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那时江山掀起一阵研究方言的小高潮,本地一些学者希望通过出书、出词典,让江山方言以文字形式留存下来。为此,江山邀请时任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浙江大学教授、著名方言研究专家傅国通教授等一众专家来江山,开展研讨会。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赵普义对江山方言产生了兴趣。
退休后找什么事填充生活?要不研究江山方言吧!之后的十年时间里,赵普义形成近70万字的书稿,整理出仍然活跃在江山人口中的4489个单字、675个古语词、1291条熟语、俚语以及2278个江山方言特有的基本词汇,并使用江山话拼音与国际音标注音,编著出版了《江山方言》。
在赵普义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踏上了对江山方言的研究、传承和保护之路。00后小伙伍席言,将乡音变成一首首时尚歌曲,在大学生说唱舞台上燃爆全场,还登上热搜。
令赵普义感到高兴的是,“江山方言”目前已被列入衢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在准备申报省级“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