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9版:健康

体温低于35℃有危险

九旬老人晚上不盖被险酿大祸

  通讯员 徐尤佳 本报记者 戴虹红

  进入冬季,气温骤降,对年老体弱者来说,寒冷天气存在不少潜在风险。

  93岁的赵奶奶是一名轻度老年痴呆症患者,还有房颤等基础疾病,平时和儿子周先生住在一起。周先生说,老太太平时很听话,但就是不愿意盖被子,她觉得盖被子是要把她绑住,空调也不愿意吹,只能让她穿着厚睡衣睡觉。

  前段时间,杭州接连几天最低气温都低于0℃,周先生睡前为母亲盖上厚被子,可到了第二天早上,他发现老人宁可睡在地上也不愿盖被子。

  几天后,周先生发现母亲逐渐出现失语、乏力、嗜睡等症状。家人急忙把赵奶奶送到杭州市中医院,接诊医生发现,老人已经意识模糊,测体温为29℃,每分钟心率36次。这让医护人员都紧张起来,判断患者处于严重低体温、病窦状态。好在经过一系列复温、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后,赵奶奶体温、心率等逐步恢复正常,各项身体机能也慢慢恢复。

  杭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应飞解释,失温一般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人体正常的体温一般在36℃至37℃左右,当低于35℃时,就会出现低体温症,也就是失温,别看就差这么点,对人体影响非常大。

  当体温低至30℃至27.77℃时,会出现肌肉僵硬、半昏迷、昏迷、脉搏与呼吸频率变慢等症状,还可能有心脏纤颤。当体温处于27.77℃至25.55℃时,人可能失去意识,脉搏可能触摸不到,任何突然冲击都可能引起心室颤动并导致死亡。体温一旦到25.55℃至24℃时,将出现肺水肿,心脏及呼吸衰竭,一般情况下,可能在达到这个温度之前就已死亡。

  应飞强调,老年人较年轻人更怕冷,而且老年人体力渐衰,活动能力减弱,代谢功能降低,产热相对减少,体温调节功能差,在低温环境或接触寒冷后,很容易发生寒颤,出现身体失温。有些老人不喜欢使用空调等取暖设备,长期处于寒冷状态,也容易出现失温。

  应飞表示,失温发生时,身体其实会有一些信号。如果寒冬里,成人突然出现寒战、虚脱、混乱、记忆丧失、言语不清等症状,婴幼儿出现皮肤鲜红色、发冷等症状,要及时测体温,体温低于35℃,立即就医。


浙江老年报 健康 a0009 九旬老人晚上不盖被险酿大祸 2024-01-16 浙江老年报2024-01-1600009 2 2024年01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