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新闻

“十五分钟助餐服务圈”基本形成

湖州优享助餐服务覆盖千余村社

  本报记者 陶悦清

  通讯员 刘奇凤

  一菜一汤,品出幸福晚年。近日,记者从湖州市民政局获悉,目前该市建成老年“幸福食堂”185家,标准化助餐点位1067个,老年助餐服务已覆盖全市1226个村社,覆盖率98.71%,惠及老年人386万余人次,“十五分钟助餐服务圈”基本形成。

  点位配置最优化

  湖州市人口老龄化率为28.4%,助餐服务是老人反映最强烈、社会最关注的“头等大事”。

  “好吃不贵,方便实惠。”近日中午,在南太湖新区仁皇山街道天成社区助老暖心亭里,罗爱宝老人笑着说,从家里走到取餐点,只需5分钟,一荤两素一汤一饭才9元钱。

  仁皇山街道社事办主任潘亚芳告诉记者,街道整合辖区资源后推出“老年餐厅+助老暖心亭+上门配送”的服务套餐,依托湖州环湖亦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阳光厨房”进行配餐,同时还把人气最旺的龙王山路一处核酸采样点改造成助老暖心亭,及时把热乎的饭菜送到老年人手里。

  “因地制宜、‘变废为宝’是我们缩小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率的创新。”湖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顾人杰表示,为让老年人尽享“幸福食光”,当地不断织密方便可及的助餐服务网络,出台政策将社会化餐饮企业纳入补助补贴范畴,引导优质专业的社会资源向老年助餐领域聚焦,还通过测算老年人口密度,科学配置规划开火食堂、堂食餐厅和送餐点,实现点位配置最优化。

  邻里助餐很温馨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老年食堂存在消费意愿低、持续运营难、配送成本高等问题。湖州选择部分高龄留守老人较为集中的村落进行互助养老试点探索,吴兴区东林镇就是试点之一。

  前不久,家住东林镇东升村的王玉祥老人给助餐员殷莉娟打电话,特别预定了一碗软烂的面条。“王爷爷肯定是牙又痛了,明天早上我再给他送碗粥去。”挂了电话,殷莉娟心里有了盘算。殷莉娟从小在东升村长大,村里提出成立互助养老试点后她主动报名。“菜是在我家里烧的,老人想吃什么,提前一天跟我说,都可以商量着来。”很快,凭借个性化服务、邻里间温情,像殷莉娟这样的家宴“俘虏”了老人的心,短短5个月,互助养老点已为高龄留守老人提供服务9000余人次。

  邻里助餐指导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为条件允许、志愿助餐的农户家庭统一开展培训,做好订餐管理,并帮他们联系争取慈善捐赠,让好人好事后顾无忧。”

  个性助餐服务不断拓展

  多元化的个性助餐服务正不断拓展。在湖州,中央食堂分级配送、村级食堂配送入户、“公益+低偿”社区食堂等各类模式,全力保障农村和偏远地区老年人用餐需求。湖州还引进智能炒菜机器人,40余个点位试点先行,实现2545个特色菜品制定功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当地还将助餐由一餐制向两餐制或三餐制拓展,并向休息日和节假日延伸,其中“一碗粥+一个蛋+一个馒头”的“一元早餐”倍受老人欢迎。

  “下一步,我们还将与老娘舅等知名连锁品牌合作,让助餐服务更加社会化、更可持续;同时探索完善‘农户志愿者+专业机构+慈善资金+保险’的邻里助餐模式,构建好城乡均衡发展的全人群助餐体系。”湖州市民政局党委委员郎勤茂如是说。


浙江老年报 新闻 a0002 湖州优享助餐服务覆盖千余村社 2024-01-09 浙江老年报2024-01-0900005 2 2024年01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