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送上选购指南
本报讯(记者 陶悦清)你知道具备可快速拆卸轮椅功能的多功能电动护理床吗?还有可直接穿戴在老人身上进行辅助康复训练的外骨骼机器人吗?康复辅具是否真的“适老”?答案不尽理想。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一份养老辅助器具消费体验项目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些养老辅具质量不佳、溢价高、功能鸡肋等问题亟待改善。老年消费者如何购买适老质优的养老辅具?有哪些常见误区可规避?为此,记者专门走访浙江省社会福利中心(省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邀请专家详细解读。
据介绍,中消协这次组织开展的养老辅具消费体验项目,共选择助行器、电动轮椅、爬楼机等9类产品,共计50款样品。据中心相关专家介绍,目前民政部正组织开展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目录修订工作,在已下发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将康复辅具划分为12个主类、93个次类,产品涉及老年人群及功能障碍人士的出行、生活自理、信息沟通、技能训练等各个方面。
“从最初的轮椅、拐杖,扩展到如今‘助行车’‘电动护理床’‘移位机’‘助浴器’等等,涉老辅具种类越来越丰富,但从养老辅具产品的设计逻辑看,更多地是从功能障碍人群的需求出发,这是导致产品适老性欠佳的一个客观原因。”专家分析,我国养老辅具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行业标准、产品技术、质量检测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省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温馨提示,采购养老辅具要把握几个原则。首先,器具使用安全是首要原则,勿追求灵活性和轻量化。其次,也别追求“越贵越好”,要注重产品的细节设计和功能设定,选购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择。最后,不被一些所谓新奇功能盲目吸引,有些辅具为贪图价格上的追高,会添加老人根本用不到的花哨功能(如影音娱乐、蓝牙功能等),这些按钮还会出现在主操控区,复杂的界面造成使用安全隐患。
目前“浙里康养”试点项目西湖区康复辅具租赁和服务系统已上线“浙里办”,有需求的老年群体,可搜索“辅具申领”进入辅具租赁服务平台,享受辅具租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