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浙里养

文章导航

一笔一划养心 一唱一和养生

追着文化去旅游

  本报记者 林乐雨

  养生先养心,书法可以修身养性,使人宁静致远;唱戏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排解心中郁结。老人们开始热衷跟着兴趣、追着文化去旅游。作为千年古城的绍兴,此时便散发出它的文化魅力,记者当了一回文化使者,为老年朋友们先行体验。

  翰墨留香

  兰亭有一群铁杆客

  书圣王羲之邀请友人会于绍兴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1600年来,这里始终是书法圣地。

  翰墨留香,老有所乐。老年书法爱好者众多,兰亭景区的老年游客自然络绎不绝。“我们接待的游客中,老年人是最铁杆、复游率最高的群体。”绍兴兰亭景区接待部副主任胡安娜说。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加安心舒适的游玩体验,景区内设计有多处无障碍通道,配备有轮椅、体外除颤仪、急救包等应急装备,老年朋友可以到游客中心免费借用。

  古迹区是老年朋友最钟爱的打卡点,这里的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兰亭、玉碑亭等。鹅池庭内有一石碑,上刻“鹅池”二字。“这个‘鹅’字相传是王羲之亲书,‘池’字则是王献之补写。”73岁的赵大伯练习书法10年,对这里的故事如数家珍。说罢,赵大伯带着小孙子来到“临池十八缸”,写了一幅字。这里每个缸都有水,旁边各放一块石板和毛笔,专供游人练字。据说,这正是当年王羲之教习王献之写字的方法。

  不远处,65岁的高大伯一边体验“曲水流觞”游戏,一边和朋友们讲起1600年前的故事。当年,王羲之和朋友们在这里聚会,大家沿小溪两侧坐下,将酒觞置于溪水中,任其游走,酒觞停到谁那,谁就得吟诗作赋一首,如果诗词不佳,罚酒3杯。高大伯说,文化之旅要先了解每个景点背后的故事,才能玩得有意义。由于已经提前预约,他还能带着孩子穿古装、行古礼,体验古代士大夫投壶之戏。

  据悉,兰亭景区将在2月底开放书法研学游营地,届时,将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互动体验。

  好戏开场

  沈园之夜很宋“潮”

  一首《钗头凤》述说着陆游与唐婉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也带火了绍兴沈园。这是绍兴唯一保存至今的宋代园林,也是南宋文化标志性打卡地。

  白天这里总是游客如织,但钟爱戏曲的徐阿姨知道,华灯初上才是进园的好时候,晚上7时,“沈园之夜”好戏开场。

  家丁提灯恭候,管家拱手作揖,复古的装扮让游客梦回宋朝。沈园入口处,徐阿姨领取一盏宋“潮”主题小灯笼,月色之下提灯而行,别有一番风味。

  堂会表演开始前,游客可以感受专属夜晚的宋朝游园活动:到品酒铺饮一杯黄縢酒,到剑南书院听一曲高山流水,听着琴声,再吃一盏“宋茶”。若是还未尽兴,还可在宋“潮”扇子铺里描上一面团扇,体验宋代文人闲情雅致;或是亲手拓印一篇宋代名篇,感受宋代三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魅力。

  晚上7时40分,堂会大戏拉开帷幕,小桥、流水、乌篷、黄酒、杨柳……园林实景打造的舞台就是一幅江南水墨画卷。越剧、莲花落、绍剧、鹦哥调等多种传统戏曲搭配现代音乐元素,让传统剧目焕发出新的生机。

  据工作人员介绍,新版《沈园之夜》灯光更美,曲调更新潮。这种时髦的表演方式,让听惯传统戏曲的老年朋友们感到耳目一新。


浙江老年报 浙里养 a0004 追着文化去旅游 2023-02-03 浙江老年报2023-02-0300008;浙江老年报2023-02-0300007;浙江老年报2023-02-0300010;浙江老年报2023-02-0300011 2 2023年02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