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4版:浙里养

珍藏半个世纪

土布有了好归宿

  本报记者 曹漫

  临近清明,家住宁波市鄞州区的任建新准备用新的方式怀念母亲——那就是去宁波服装博物馆,看看那块曾被自己珍藏近半个世纪的土布。

  生活艰辛

  她把爱全给了孩子

  任建新生于1953年,他在家中排行老三,还有两个姐姐和三个弟弟,父母都是目不识丁、勤劳节俭的农民。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整日辛苦劳作,为糊口奔忙。”任建新说,母亲尤其辛苦,白天在生产队里劳作,偶尔有间隙,还要去棉花地里收集那些残次棉花,为了给家里6个孩子纺布做衣服。纺布有十多道琐碎的手工操作,母亲常常熬夜赶制。

  一块土布 陪他勇敢直面人生

  上世纪70年代初,任建新参军入伍。临行前,亲朋好友纷纷前来送行,母亲找出一块床单大小、厚厚的土布递到他手上。

  “母亲当时哽咽着说,把它带上,留个念想。”闻听此言,任建新泪如泉涌。

  半个世纪以来,小小土布陪伴着他直面人生。任建新坦言,自己早年因为家庭经济窘迫而中断学业,入伍前只有小学学历。为了圆梦,上世纪80年代,工作、家庭一肩挑的他报考了自学考试,无数个挑灯夜读的深夜,每每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总会看看那块土布,仿佛看到母亲殷切的目光,继而咬牙坚持。几经风雨,终见彩虹,他终于拿到了两个自考专科文凭。

  母亲去世 数百乡邻为她送行

  去年冬天,任建新的母亲于一个冬夜无疾而终。让任建新意外的是,很多乡亲闻讯从数里之外赶来,给母亲磕头道别。

  “那天从早到晚,来的人络绎不绝,大概有几百个人前来送别我的母亲。”任建新问他们原因,许多人回答:“你母亲是个好人,这是喜丧,来磕个头,我们才心安。”

  母亲下葬当天,送葬的队伍也绵延数百米,这让许多人觉得惊奇。

  前阵子,任建新得知宁波服装博物馆在征集有故事的展品,经过沟通,他把这块视作家珍的土布捐给博物馆。“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到这块土布背后关于母亲,关于爱的故事。”


浙江老年报 浙里养 a0014 土布有了好归宿 2022-04-01 浙江老年报2022-04-0100007 2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