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1版:浙里养

伊人已远去
独留戏芬芳

  弯眉星目,气傲然不输须眉,外柔内刚,历磨难而不堕脊梁。斯是伊人,世间独一。这是我对奶奶的印象。

  自从上中学后,我和奶奶之间的相处,不像长辈和晚辈,倒像是闺蜜,无话不谈。奶奶在我俩独处时,像个单纯的孩子。尽管伊人已去,但留给我的精神财富、特别是对于浙江地方戏越剧文化的热爱,至今影响着我。

  我的青少年,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奶奶的院子里度过。那时,奶奶院子里种着枇杷树和柚子树,树的对面是一个很大的水缸。天晴的时候,我会和奶奶在树荫下乘凉,闻着奶奶身上淡淡的皂角香,听她讲越剧故事。讲《红楼梦》《碧玉簪》,讲“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还有《追鱼》的“夫妻观灯”等等。只要我想听,奶奶就会说,滔滔不绝地从一个故事讲到另一个故事,讲着听着,我们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里,与角色们共尝酸甜苦辣。遇到大团圆收尾,我们会一起哈哈大笑,碰到生离死别,我们会沉默不语,有时奶奶还会流泪,感叹命运无常。而我从那一个个别人的故事里,明白了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得有失,但最珍贵的,当属人间真情。从此,我坚信人间有情,公道自在人心。

  雨天,我会和奶奶坐在房子的廊台里,看着朦胧雨帘,听着雨滴落到水缸里的声音。然后,听奶奶哼唱她拿手的越剧选段。奶奶的哼唱带着口音,我听不太懂,但这并不妨碍我在雨声中欣赏吴侬软语的魅力。不知不觉,我的心里种下了对越剧,继而对所有戏曲美的认知。现在,无论我听到哪种戏曲,都会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一份油然而生的喜爱。工作后,我会独自看越剧演出、戏曲电影,去绍兴时特意走访沈园,空闲也会哼唱各种越剧选段。

  今年清明前夕,我故地重游,奶奶的老家慈城已经大变模样。童年的小路如今树木茂盛,路面加宽后。印象里的车站迁移了地方,成了公园。而走在乡路上的我,仿佛又一次回到奶奶的怀抱,唱着乡戏、听着乡音,守护着一份真情,也传承着家乡的传统文化。 徐奕


浙江老年报 浙里养 a0011 伊人已远去
独留戏芬芳
2022-04-01 24007906 2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